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无神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70903
  • 作      者:
    (英)朱利安·巴吉尼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编辑推荐

大多数中国人没有经过深入思索和论证,自小接受无神论。在作者所在的西方,广义的基督教世界,几个世纪以来,几乎所有人理所当然地信仰上帝。可以戏仿苏格拉底的名言说,“未经审视的有神论/无神论是不可靠的”。作者以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例证,为无神论提供了定义与肯定性论证,探讨了无神论者的道德之源和人生意义,破除了无神论同纳粹和苏联极权的必然联系。作者既反对激进的宗教又反对战斗无神论,其论证有助于澄清对无神论的一些常见误解,倡导人本主义。正如作者所说,本书为“各类读者,包括希望了解无神论系统性论证和解释的无神论者、认为自己事实上可能是无神论者的不可知论者,以及那些真诚期望理解无神论的宗教信徒”所写,是一本闪耀着思辨之光的优秀哲普图书。


展开
作者简介

朱利安•巴吉尼,英国哲学家、作家,《哲学家杂志》共同创办人、主编。著有畅销哲普图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学思考》《好用的哲学》《简单的哲学》等。长期为《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报刊撰稿,并担任BBC第四电台《在我们的时代》栏目的定期嘉宾。


展开
内容介绍

    无神论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的、相当晦暗的信仰,表现为拒绝价值和目的,同时激烈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宗教。朱利安•巴吉尼在本书中首先驱除了围绕着无神论的错觉,表明没有宗教信仰的生活也可以积极、有意义、有道德。作者还直面20世纪无神论国家(如苏联)的失败,为无神论提出了一种思想基础。

展开
精彩书评

    生动、可读性强……大众的理想读本……巴吉尼这本一百多页的读本浓缩了丰富的洞见和论辩。它本身就对作者所维护的理性思辨做出了极大贡献。

                              ——肯特大学荣休教授,英国人文主义学会副会长 理查德•诺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什么是无神论?

 

黑暗经历?

我小时候上的是罗马天主教小学。如果我可以讲述一些被修女们殴打和在圣器室被好色的神父摸来摸去的故事,这会对战斗无神论的事业有所帮助,但这些耸人听闻的故事都不是真的。相反,我成长的宗教环境称得上文雅和善。我的父母都不是狂热的《圣经》信徒,我的老师也都很善良。我并不觉得那所学校实行的温和说教给我带来了多大的伤害。在那里,信仰的灌输靠的是不断重复和加强,而不是赤裸裸的强迫。事实上,就很多方面来说,教会给我的影响都很微小。我转到一所非天主教中学后很快转向了循道公会,而到离开学校时,我完全放弃了宗教信仰。我成了一名无神论者,一个认为世界上没有上帝或诸神的人。

但即便是这种温和的宗教养成也有着长期的影响。当我还在念小学时,“无神论者”这个词都会引起一些阴森、邪恶、危险的黑暗印象。信仰上帝,遵从他的旨意,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善的基本要素,因此,任何抛弃上帝的观念从定义上说都与善相违背。而无神论者就只能属于黑暗的一面。

当然,我现在不会相信任何组成这种有关无神论及其危害的悲观认识的看法。善与信仰上帝,对我来说,完全是两回事。无神论,按照正确的理解,是一种正面的世界观(positive world view)。但每当我想起“无神论者”这个单词时,天主教导师给它抹上的黑色污点仍然残留。在情感上,他们成功地把无神论与阴森、负面和邪恶联系在一起。这个污点现在仅仅是一种残留,在我有意识的思维中几乎不可察觉。但它却无法根除,我的注意力有时会不自觉地转向它,就像眼睛转向很难察觉到的瑕疵,这种瑕疵一旦被发现,就不会被忘记。

我的经历也许与众不同,其中的细节也许很少人能产生共鸣。然而,我相信我的经历中有一个方面对大众有共通性。我们人类经常宣称,是我们的思考能力把我们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我们是智人,即会思考的人科动物,思维的能力是人类最独特、最高级的属性。但我们并非完完全全是理性的。这不仅体现在我们经常为不理性或非理性的力量和欲望所左右,还体现在我们的思考本身也充满了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塑造了我们的思维,而通常我们不会意识到这一点。

我提醒这个事实的原因在于,本书讨论的几乎全都是无神论的理性依据。这样做并不为过。我们对任何观点的说明,最好的方法总是诉诸可能赢得最广泛支持的理性和论证。不过我也知道,我们进行这种理性讨论时并非没有先入为主的意见,并非抱有完全开放的心态。我们总是带着偏见、恐惧和坚持。其中一些情感没有理性基础,这使得它们有些无法在理性论证下进行探讨。对于无神论的讨论也是如此,几乎没有读者会持完全中立的态度。我猜测,很多读者,甚至是那些不信教的读者,对无神论的负面联想也要多过正面联想。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的联想会干扰我们进行清晰的思考,导致我们在没有扎实根据的情况下做出预先判断,抛弃理性论证。如果你对无神论者的认识根深蒂固,认为他们是可怜的、悲观的非道德主义者,那么支持相反观点的理性论证可能会遇到严重的心理排斥。

这些情感可能对我们有很牢固的控制,我们不可能仅凭意志力就摆脱它们。但我们可以试着增强对这些情感的意识,并对它们进行弥补。在本书中,我试图说明的是,无神论在很多方面与人们想的不同。为了使这个讨论尽可能公平,我想请大家努力抛开对无神论先入为主的黑暗观点,试着按论据本身的价值进行评判。

 

定义无神论

无神论事实上极容易定义:这是一种认为不存在上帝或诸神的思想。(下文中我只谈论对上帝的信仰,但本书的论证既适用于单一神论,也适用于多神论。)然而,很多人认为无神论者的观点是,既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道德;或既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生命的意义;或既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人类的善。我们之后会看到,没有什么阻止无神论者相信道德、生命的意义或人类的善。仅仅在谈论有关上帝的信仰时,无神论才具有内在的否定性。对于生活的其他方面,无神论与其他思想一样,都可以是一种肯定性的观点。

不过,有一个方面无神论的否定性超越了上帝的存在这个论题。无神论者抛弃对上帝的信仰,这通常伴随着对任何超自然现实或超验现实的更广泛摒弃。例如,无神论者通常不会相信存在永恒的灵魂、逝后之世、鬼神或超自然力量。虽然严格说来,相信这些并不妨碍无神论者成为无神论者,但无神论赖以维系的论据和观点自然地倾向于排除相信超自然或超验的观点,其中的原因我们后面会讨论到。

无神论不仅与有神论以及其他形式的上帝信仰相对,也与不可知论,即一种在信仰上帝和不信仰上帝之间存疑的态度相对。不可知论者认为,我们不可能知道上帝是否存在,所以唯一理性的选择是保留意见。对于不可知论者来说,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都太过极端,他们要么肯定上帝的存在,要么否定,而我们并无法获得足以证明其中任何一个观点的证据或论据。对上帝没有肯定性信仰的人是不可知论者,还是无神论者,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或许与我们是否应该正面地信仰上帝的问题同样重要。我将在下一章详细讨论这个问题。

 

无神论、自然主义和物理主义

无神论根本上是否定性信仰系统的这一形象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无神论者就是物理主义者(有时也称为唯物主义者)。初步的物理主义认为只存在物质对象。稍微进一步的版本是,只存在物理科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对象。这个表述的重要性在于,有些物理学的基本力似乎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物质对象”,但物理主义者不会否定它们的存在。

只有在一个十分宽泛的意义上,多数无神论者才能称为物理主义者。也就是说,他们信仰的无神论至少部分上由自然主义决定,这种观点认为只存在自然世界,超自然世界并不存在。我们应该把这种观点称为“小写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以便与某些哲学上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相区分,后者可能有更为严格、更为具体的论断。我认为,这种小写形式的自然主义是无神论的核心。

这种自然主义能够与某种物理主义充分相合,这种物理主义结合了自然主义的世界观,同时进一步认为这个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性的。然而,由于物理主义本身并不要求后面这种观点,所以就不能说自然主义无神论者一定也是物理主义者。即便他们是物理主义者时,我们也须清楚,“在本质上是物质性的”这个说法可以有多种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非常不同。

对这个观点的一种理解是认为它谈论的是实质,即所有事物赖以构成的“东西”。这种物理主义认为,“东西”只能是物质性的:不存在非物质性的灵魂、鬼神或观念。很多无神论者(很可能是大多数)都会认同这种物理主义。

不过还有一种被称为取消物理主义的更极端的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不仅“东西”只能是物质性的,而且任何非物质性的东西都不会真正存在。例如,不存在诸如思想或观念这类东西。取消物理主义不太容易理解,因为它需要我们否定很多东西的存在,而这些东西又似乎是我们必须相信的。比如,我们自己拥有心灵似乎是我们整个存在的核心属性,我们又如何否定心灵的存在呢?

很多无神论批判者似乎认定无神论者就是物理主义者(事实上,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认为物理主义就等同于取消物理主义(这个判断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因此,取消物理主义明显的荒谬性就成了他们反证无神论信仰的证据。大致上说,无神论者会被塑造成虚无主义者,他们不仅不相信上帝的存在,而且否定除物理对象以外的任何事物的存在。如此贫乏的存在也就几乎无可取之处。

然而,物理主义并不必然意味着取消物理主义。所有物理主义都认为“东西”只能是物质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比如说)心灵不存在。它的意思是,不管心灵是什么,它不会是几块“东西”。如果认为心灵是几块“东西”,那就犯了吉尔伯特.·.赖尔所说的“范畴错误”。这个错误是把心灵和物质当作同一个范畴“东西”的不同种类。这是错误的。我的脑袋里并不存在以某种方式一起工作的两种不同东西——精神的(即心灵)和物质的(即大脑)。相反,对于物理主义者来说,我的脑袋里只有一块东西,即我的大脑。在很重要的意义上,我拥有心灵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因为我可以思考,拥有意识。然而,如果认为“我拥有心灵”这个命题蕴含了“我部分由精神的、非物质的实质构成”这个命题,这就错了。

如果这有点难以理解,那么我们以爱为例进行说明。没有人会认为爱是一种特殊的实质,即除了物理的“东西”,还有一种爱的“东西”。也没有人会认为爱是某种物理对象。然而,很多人相信爱,感受爱,给予爱,等等。爱是真实的,但它并不是实质。如果我们认同了这个看法,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同心灵是真实的,但它不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实质这个看法呢?很多真实的东西都不是几块“东西”那种意义上的事物,这里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形而上学难题。

这些属于哲学的深水区,我们这里只能浅尝辄止。目前,我只想强调,无神论者并非大而化之地否定所有非物质性的东西,如果“物质性”意味着一种物理实质的话。多数无神论者的看法是,虽然宇宙中只存在一种“东西”,即物质性的东西,但从这种东西中衍生出了心灵、美、情感、道德价值等,简言之,衍生出了所有使我们人生丰富多彩的现象。

应该记住,大部分无神论观点并非植根于物理主义的种种论断,而是来自更为广泛的自然主义的观点。我们只需要记住,自然世界不仅是原子和各种基本物理力的家园,同样是意识、情感和美的家园。再次强调,无神论者否认上帝的存在,但他们不是天生的否定论者,这是上述讨论的全部要旨。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什么是无神论?

第二章 论证无神论

第三章 无神论伦理

第四章 意义与目的

第五章 历史上的无神论

第六章 反对宗教?

第七章 结语

索引

英文原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