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率
1 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定义
主营业务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利润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带来多少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销售收入-销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获利水平,只有在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即主营业务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它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 主营业务利润率的指标意义
(1)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从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获利水平方面对资本收益率指标的进一步补充,体现了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以及对企业全部收益的影响程度。
(2)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获利能力,没有足够高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就无法形成企业的最终利润。为此,结合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分析,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成本控制、费用管理、产品营销、经营策略等方面的不足与成绩。
(3)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或商品定价越科学,产品附加值高,营销策略得当,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获利水平高。
1.2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带来的净利润——主营业
务毛利率
主营业务毛利率是指销售毛利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之比。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反映了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其公式可以表示为:
主营业务毛利率=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其中:
销售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反映了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该指标越高,表示取得同样销售收入的销售成本越低,销售利润越高。
与主营业务毛利率相关的一个盈利性指标是主营业务净利率。
主营业务净利率
主营业务净利率是净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单位销售收入的获利能力。
主营业务净利率的高低受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影响,实际上是由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的大小来决定的。一般而言,净利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了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带来的净利润是多少,表示主营业务收入的收益水平。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必须要相应获取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主营业务利润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例】A公司201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是4809283414. 06元,净利润是-658050491. 18元,依上式计算主营业务净利率为:
主营业务净利率=(-658050491. 18÷4809283414. 06)×100%
=-13. 68%
1.3每一元营业收入中含有的毛利额——营业毛利率
1. 营业毛利率的定义
营业毛利率用于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营业毛利率是营业毛利额与营业净收入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毛利率=营业毛利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从上式可以看出,营业毛利率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和对应成本的相关关系。就一般企业而言,影响收入与成本的因素有以下三种:
(1)销售商品的价格。
销售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收入的多少。
(2)购货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
购货成本与生产成本是构成营业成本的主要因素。
(3)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品种结构。
企业的品种结构影响着成本的多少以及收入的形成。就单个产品而言,提高价格和降低成本是提高利润率的主要手段,但就整个企业而言,生产或经营的产品结构是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
2. 营业毛利率的意义
营业毛利率是用来反映企业每一元营业收入中含有多少毛利额的指标,是净利润的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企业的盈利。实际上,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不能单看营业收入,因为营业收入中还包括营业成本。只有扣除了这一成本,才能用于补偿企业的各项营业支出。因此营业毛利率反映了企业对经营期内期间费用的承受能力。从以上营业毛利率的公式可以看出,主营业务的毛利率越高,则扣除各项支出后的利润也就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就越强。通过该指标分析可以揭示公司在定价政策、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劣势。由于毛利率较高,其产品的定价就较灵活,就更有可能在国内企业经常使用的营销手段——价格战中占据有利位置。
(1)受价格政策和销售政策的影响,不同行业的毛利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如国家对价格控制的原则是国计民生必需品的营业毛利率应低一些,而奢侈品或新产品往往倾向于获取更多的毛利。有时候企业为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也会采取薄利多销的政策,此时营业毛利率偏低。
(2)营业毛利率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一般而言,营业周期短、固定费用低的行业,如商品零售行业,营业毛利率较低;营业周期长、固定费用高的行业,如重工业,营业毛利率较高。所以在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的目标利润,与企业的历史水平、行业先进水平比较,寻找差距以及产生差距的原因,对企业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价。
1.4百元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在不考虑非营业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营业利润取自利润表,该指标涵盖的范围较广。营业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百元商品销售额提供的营业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此比率越低,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弱。
【例】甲公司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4500万元,营业利润为405万元,甲公司的营业利润率计算如下:
2014年甲公司的营业利润率=405÷4500×100%=9%
(1)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利润率成正比。
企业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取更多的营业利润才能保证营业利润率保持不变或者有所提高,这就要求企业在扩大销售、增加收入的同时,要改善自己的经营管理,提高获利水平。
(2)营业利润率是评价企业经营业务盈利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
要想取得较理想的分析效果,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营业利润率增减变动的各项主要因素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如销售净利润率、销售毛利率等;另外从利润表的结构内容来看,影响营业利润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还有营业外收支、投资净收益、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营业成本以及产品销售方式、销售品种结构等。
(3)对于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利润率指标越大越好,但各行业的竞争能力、经济状况、利用负债融资的程度以及行业经营的特征,都使得不同行业各企业之间的营业利润率大不相同。因此在运用该指标分析时,还要注意将企业的个别营业利润指标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1.5销售最终获利能力指标——营业净利率
1. 营业净利率的定义
营业净利率是指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营业收入创造净利润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100%
2. 营业净利率的意义
从营业净利率的公式可以看出,营业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关系。提高营业净利率有两个途径:一是扩大营业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费用。
只有当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时,营业净利率才会上升。在分析该比率时应注意,营业收入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利润的形成也并非都由营业收入产生,还受到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每年波动较大,因此该指标每年的变化也会比较大。要注意的是,净利润是否受到了大额的非常项目损益或大额的投资收益的影响,除非在分析报告中另加说明,金额不应忽略不计。当然,利润主要应来自营业收入,这才具有可持续性。
(1)对上市公司的分析要注意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一次性的偶然收入。一次性的收入突升,说明公司可能用某些手段调节利润,如利用资产重组、非货币资产置换、股权投资转让、资产评估、非生产性资产与企业建筑物销售所得收入调节盈余。
(2)营业净利率是企业销售的最终获利能力指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但是它受行业特点的影响较大,通常来说,越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其营业净利率就越高;反之,资本密集程度较低的企业,其营业净利率也较低。该比率分析应结合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