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
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
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
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弱传播》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自然的启示
舆论哲学应当以自然哲学为基础。舆论的弱传播假说,也可以在自然世界中找到支撑。
道法自然。人类世界建立在自然世界之上。作为人类世界的基础,自然世界的规律往往成为人类世界规律的渊源。古希腊先哲就顺着这种朴素的思维,用自然哲学追寻着宇宙与人类的真谛。人类世界是自然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舆论世界的弱传播现象一定可以在自然世界里找到踪迹。
提到舆论大爆发,人们往往喜欢用"舆论风暴""舆论漩涡"这样的字眼。风和水,都是自然界的弱势群体,"弱水三千""弱不禁风"这些成语,都是把"弱"与风水相连。风和水,平时柔弱无形,一旦爆发,其破坏力远超想象。
同样的道理,从大自然的传播现象看,越弱的东西越好传播。风好传播,山不好传播;水好传播,石头不好传播;花粉好传播,大树不好传播;星光好传播,星球不好传播。
如果石头也开始传播,那就是泥石流;如果树也开始传播,那就是台风;如果山也开始传播,那就是地震;如果星球也开始传播,那就是宇宙爆炸。
但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常常反着来?各种领导喜欢把自己本地区、本单位的重要性,像一棵大树一样列出来,特别强调哪里是根本(树根),哪里是主干(树干),哪里是支柱(分枝),要求自己的宣传部门,一定要宣传自己的重点、核心。一旦宣传到树叶,就很不高兴,觉得那是旁枝末节。殊不知,舆论的传播,也和自然界的传播一样,大树不好传播,如果非要传播,就是连根拔起。大树要传播,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开出花来,用花粉传播。
最好的传播要像花粉一样,既容易传播,又容易复制繁殖,并考虑受众体验,给予受众利益!
自然界的弱者,除了风、水,还有粉尘。粉尘与风一样,也是弱者,平时不起眼,而一旦点燃,后果不堪设想。
2015年台湾"八仙尘爆",15死484伤,成为台湾2015年度第一大新闻,惨剧的"凶器"就是平时安静的彩色面粉。在自然界,强者是钢铁,弱者是粉尘。但在尘爆条件下,一公斤的铁,杀伤力极其有限,可是一公斤的面粉却威力无穷。
这里要介绍两个物理学概念,一个是表面,一个是比表面积。表面,是"有长度、有宽度没有厚度"的一种"东西",对其最重要的测量就是面积,指的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图形表面的大小。表面的重要性或者说大小是要用面积来测量的。表面没有重量,也没有体积,物体的重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叫物体的比重,物体的表面积和它的体积的比值叫物体的比表面积。同体积的铁块,其表面积远不如同体积的面粉。一公斤面粉,其表面积可以覆盖整个足球场。一点点的彩色面粉,一旦在人群密集的游泳池覆盖点燃,惨剧就这样发生了。
舆论是表面的世界,对其最重要的测量是面积,而不是重量。现实世界中最强势的群体是比重大的群体,谁支配的资源越大,其权力也就越大。他们是VIP--VeryImportantPerson,但他们进入舆论世界之后,却变成弱势群体。舆论作为表面世界,拼的不是重量,而是面积,比的不是比重,而是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大的群体,才是舆论中的强势群体。
那些在社会滚滚红尘里生活的平民百姓,那些像尘埃一样的小人物群体,在现实世界里,其单个力量微不足道,集合起来,也是弱势群体。可是在舆论世界,他们的关注一旦聚集起来成为舆论,其占据的比表面积却可以大得惊人,他们顿时就转变为强势群体。现实世界的强者,一旦与他们遭遇,就不得不低头绕道走,否则,就可能遭到他们的舆论碾轧。
有意思的是,粉尘爆炸的三个条件(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有充足的空气和氧化剂;有火源或者强烈震动与摩擦)居然与舆论事件的条件非常相似(有由头,有聚集,有冲突,有围观加入),而粉尘爆炸的过程更像舆论事件的过程,共同的特点是循环,先燃烧后爆炸,接着二次爆炸甚至多次爆炸,短时间内不断升级,但持续时间不长。显然,对风暴、尘爆的认识和处理,有助于启发我们对舆论事件的认识和处理。
不仅飓风和尘爆,物理学中一切弱小物质释放巨大能量的现象,都是对舆论学探索与发现的直接启示。
舆论世界既然是一个表面的世界,自然世界的表面力学当然也可以给舆论学提供借鉴。比如表面张力最典型的自然现象就是露珠,由于表面张力的收缩力,叶面上的水滴最后的形体都呈现为球体。
表面张力对舆论学的启示:舆论世界也存在着这样的收缩力。作为社会表面的舆论,舆论力的矢量方向总是指向社会的底层。舆论向弱者倾斜,这就是"舆论的自由倾斜定律"。
从某种意义上说,舆论既是社会表面张力的产物,又是社会表面张力的构建者,研究舆论学就是探知社会的表面力学。自然科学对舆论学最直接的启示是弱电现象。电有强电和弱电之分,主要区别是用途的不同:强电是一种动力能源,弱电用于信息传递。所有涉及信息传递的能量,必须从强电转换成弱电。强电可以推动机器运转,而控制机器运转的必须是弱电,机械化控制系统都是弱电。比如,家里的洗衣机其动力是由强电提供的,但洗衣机的微电脑控制板却是由弱电控制的。如果强电流进入信息系统,没有进行弱电转换,一定会烧坏信息系统。
现实社会的强电系统,诸如政府、法院、军队、警察、金钱、资本,遵循的是强者原则,即便是强者之间,也是谁越强谁越有利。但是到了社会的信息系统,就进入了弱电系统。比如,舆论世界的强弱关系就不再是按照现实世界的逻辑运行,而是出现逆转。那些试图强势进入信息系统的强电流,就会在弱电系统里烧得遍体鳞伤。
物理学关于弱小物质的一系列原理启示我们,在舆论世界普遍存在的弱传播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舆论的弱传播假说,有着自然科学的支撑。这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发现,将启迪我们借鉴更多自然科学的知识与理论来解释舆论世界的现象,如流体力学、热力学、光学等。物理学拥有一系列伟大的理论来解释物理世界,舆论学要像物理学那样来解释舆论世界,首先就要向自然科学寻找灵感和方法。
自然科学的光芒一直照耀着笔者对舆论世界的探索之旅,在本书随处可见这种"光合作用",诸如数学的集合理论,化学的高分子链理论,生物学、医学的病毒传播理论,被我直接拿来转化为舆论学的解释工具。舆论学从自然科学可以得到的启示,绝不低于其他社会科学。
红色经典传播
决定革命成功、社会进步的最终因素是历史潮流与民心向背。但仅仅用历史潮流与民心向背来回答所有社会突变背后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历史需要用更多的视角来分析社会变迁的偶然与必然。否则,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历史上很多革命虽然是人心所向却依然功败垂成,甚至出师未捷身先死;很难解释为什么有些开历史倒车的王朝一直摇摇欲坠却苟延残喘许久。在无数的研究中,传播视角是最容易被忽视或被轻视的。一个似乎不容置疑的说法就是:江山是打出来的,难道是说出来的吗?
不错,江山是打出来的。但要明白,打是一种传播,传播也是一种打。更重要的是,打和传播要相辅相成。只要认真地分析共产党的红色经典传播,你就会对它的传播实践心存敬意。红色经典传播既遵循了历史规律,也遵循了传播规律。如果不能很好地分析共产党的传播实践,就无法真实地还原共产党创业艰难的历史路径,就不能深刻地总结共产党成功的历史经验,也无法深入地探讨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原因,更忽视了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与卓绝努力。红色经典传播是共产党宝贵的政治资产,也是政治传播学不可多得的成功范例。
对于中国共产党创业阶段的传播实践,我们不得不惊叹一个人物的雄才伟略与远见卓识,他就是毛泽东。下面这个经典案例就是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历史总结: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注释: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一卷第149-150页)
无数人试图总结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但只有毛泽东的总结最通俗易懂、最高屋建瓴。这个人类历史上人数最多、路程最远的战略转移,毛泽东高度概括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这流传甚广的排比句名言里,无论是宣言书、宣传队,还是播种机,这三个概念说的是同一个性质的东西,那就是红军长征的传播属性。宣言书是传播,宣传队是传播,播种机还是传播。在毛泽东看来,红军长征的传播价值大于红军长征的现实价值,红军长征的传播目的高于红军长征的军事目的,红军长征的传播意义重于红军长征的直接意义,红军长征的传播效果优于红军长征的现场效果,红军长征的传播周期长于红军长征的物理周期。的确,红军长征早就结束了,但红军长征所传播的信息仍然在"长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前些年,有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却因为形象生动而在互联网刷屏,说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创业团队是在1921年组建,它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创业团队最初只有几十个人,赤手空拳,一张白纸,凭着理想与信念出生入死,艰苦创业,终于在1949年成功上市。顺着这个比喻,我想说的是,如果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这支创业团队的成功"上市",那么,1934年开始的长征就是"上市"前的"路演",而且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路演"。红军长征中大比例牺牲的惨烈代价,向全世界传播了自己的信仰、信念与价值。毛泽东坚信,红军长征散布的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直到今日,共产党一直都在收获红军长征的"传播红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建军史上,"古田会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史称"古田会议"。"古田会议"决议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开辟了思想建党的成功之路;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党指挥枪"等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新型人民军队政治建军的成功之路。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主持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又称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第四部分专门论述了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其第一点就指出红军宣传工作的意义:
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群众,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所以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若忽视了这个工作,就是放弃了红军的主要任务,就等于帮助统治阶级剥削红军的势力。
(补注释《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毛泽东把红军的宣传工作提高到"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这一史无前例的高度,指出宣传任务的实现,关系到红军"总任务"的实现。毛泽东唯恐他的同志不理解宣传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又用否定的方式指出,忽视宣传工作,就是放弃红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敌人打红军。
在革命的低谷时期,面对"井冈山的红旗可以打多久"的一片质疑声,毛泽东的回答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为什么如此自信?除了他看准了历史潮流、人心向背之外,还在于他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特色之路,在于他发现了"星火"到"燎原"的转变过程,就是红色"火种"的传播过程。
星星之火,用传播得以燎原!
Chapter1传播改变人生
Chapter2弱传播:舆论世界的法则
Ⅰ什么是舆论
Ⅱ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
Ⅲ舆论是怎样的世界
Ⅳ弱传播理论
Ⅴ自然的启示
Chapter3舆论的弱定理
Ⅰ生活中的强势群体就是舆论中的弱势群体
Ⅱ红色经典传播
Ⅲ懂自拍,才懂传播
Ⅳ航空公司为什么有两张脸
Ⅴ确认过眼神,才是真的道歉
Ⅵ不要轻易给自己打高分
Ⅶ可不可以把二胡拉得可爱一些
Ⅷ你总要有些事输给人家
Ⅸ中国威胁论的建构与解构
Chapter4舆论的情感律
Ⅰ舆论是不讲道理的
Ⅱ让道理沉默一下吧
Ⅲ王石变"王十"
Ⅳ千言万语,不如一个背影
Ⅴ情感这笔账,没有个位数
Ⅵ都是月亮惹的祸
Ⅶ花十万可以变千万,为什么不呢
Chapter5舆论的轻规则
Ⅰ一地鸡毛最容易上天
Ⅱ轻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吗
Ⅲ表面舆论不可轻视
Ⅳ"吃饭+舆论":举重若轻
Ⅴ高举轻放,有边界的舆论艺术化
Ⅵ"三只小猪":舆论战的娱战争
Ⅶ没有表情包的政治人物没有未来
Chapter6舆论的次理论
Ⅰ主旋律最不容易传播
Ⅱ小小的叛逆
Ⅲ小逆模式的定位
Ⅳ小逆模式的调试
Ⅴ外主流舆论:杜甫与包公很忙
Ⅵ公益宣传,不小心可能逆主流
Ⅶ反主流舆论:反恐最缺的是舆论武器
Ⅷ主旋律的文本密码:你可以从大学带走什么
附录
Chapter7舆论的主体
Ⅰ舆论主体是什么
Ⅱ意见领袖与舆论战将分析法
Ⅲ舆论操盘手
Ⅳ舆论的制播分离
Ⅴ新闻发言人是什么人
Ⅵ政治人物的大戏
Ⅶ艺人异于常人
Ⅷ新舆论主体:服务器改变舆论
Chapter8舆论的性别
Ⅰ舆论的性别:女
Ⅱ"舆论的小女孩"现象
Ⅲ女权主义传播当学圣雄甘地
Ⅳ项羽的马与灰姑娘的马车
Chapter9舆论的本体
Ⅰ舆论的生命在于关注
Ⅱ舆论主语分析法
Ⅲ舆论第一战:争夺命名权
Ⅳ命名权:造物者的权力
Chapter10舆论的时间
Ⅰ舆论的时间律
Ⅱ舆论的第一时间
Ⅲ100天:传播的时间密码
Ⅳ拉链式传播:节庆传播的功能
Ⅴ看不见的手:节庆传播的设置
Ⅵ舆论的生命周期
Chapter11舆论的空间
Ⅰ舆论的空间律与跨舆论场传播
Ⅱ客厅里的战争:舆论战的主客场
Ⅲ舆论的海拔
Chapter12舆论的运动
Ⅰ舆论运动的三大规律
Ⅱ舆论的激聚:谁是最有互联网思维的大学
Ⅲ舆论的起伏与蛰伏:甲申三百年
Ⅳ舆论的热点与高潮:江歌案的事故与故事
Ⅴ舆论的转换与转移
Ⅵ舆论脱困术:江湖恩怨法
Ⅶ舆论的降解
附录
Chapter13今天你弱传播了吗
后记
注释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