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恰到好处的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814131
  • 作      者:
    《读者·乡土人文版》编辑部主编
  • 出 版 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读者·乡土人文版》2015年季度精选集.冬季卷:恰到好处的人生,既有游子恋家的不舍与思念,又有对家乡美食的细腻描写,谱写了众多知名作家笔下质朴感人的乡土风情和人文风貌,带领读者一起品味乡间*纯正的舌尖美食,走进魂牵梦绕的乡土风景,挖掘传统文化的乡土内涵。

展开
作者简介

  《读者·乡土人文版》——读者的地方人文第一读本。由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创刊于2000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自然细腻的笔触,描绘游子刻骨铭心的故土记忆,抒写国人挥之不去的田园情结,刻画乡野清新质朴的人文风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融乡情、亲情、感悟、旅食、民居、地理、地方人文和现实关注于一体,全方位地向读者们展现华夏地方人文之厚重与缤纷。

展开
内容介绍

  《读者·乡土人文版》2015年季度精选集.冬季卷:恰到好处的人生,荟萃读者乡土人文版季度美文佳作,以自然细腻的笔触,描写风雨人生路上的骨肉亲情,难以忘怀的乡土生活,触动心灵的乡野风光,纯洁质朴的乡间爱情等。记述寻常百姓的咸淡生活,体会乡土深处的善良与包容。融乡情、亲情、感悟、旅食、民居、地理、地方人文和现实关注于一体,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现乡土中国,感情真挚,耐人寻味。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你老了

  文_刘墨闻

  每次我妈打电话,听她数落我爸是一个必经的程序。我妈先是把我爸做得不对的地方添油加醋地说一番,然后郑重警告我:“你可千万不能像你爸,他太倔、太硬,做人要活泛一点儿。”

  老爸的耿直脾气人人皆知。记得儿时,有一次陪他在单位开会。老爸抱着我在后排看《二战史》。领导叫他总结工作,他说:“最近挺清闲,就是喝茶嗑瓜子。”周围的人捂着嘴偷笑,我爸搞不清楚状况,茫然四顾。领导皱皱眉,问:“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吗?”我爸不耐烦了:“茶是龙井的,瓜子是五香的,我总结完了。”就是这么个直肠子,到处当好人,却到处得罪人。

  老爸和我相处的方式不像是父子,更像是朋友。我总是没大没小,他也不顾及父亲该有的威严,喜欢拿我打趣、开玩笑。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很长时间我的成绩都是全班倒数第一。开家长会,我妈一般派我爸来。老爸来了,看一眼成绩单上最后一名的我多少分,随手就把成绩单放进兜里回去给我妈验收。有一次,一位同学因为生病缺考

  两科,我考了个倒数第二。老爸来开家长会,看了一眼倒数第一,发现不是我,眉头紧锁,怒问:“你在哪儿呢? ”我答:“爸,你看倒数第二……”

  老爸转脸一看愁眉瞬展,欣慰地念道:“哎哟,倒霉孩子还抓到一个。”

  高中时,我开始早恋。一天,我和小女友刚出校门,就被老爸逮了个正着。我让女孩儿先回家,一个人战战兢兢地面对老爸。老爸张嘴就问:“你什么眼光?她不就个子高点儿吗? ”我斗胆反驳:“我喜欢她不是因为外在,咱俩口味不一样。 ”老爸怒问:“你知道我什么口味? ”我淡定地答道:“我妈那个口味。 ”回家的路上,老爸一直很严肃。到家一进门,菜香从厨房里飘出来,老爸“嘿嘿”笑着,回头对我说:“对,就是这个味儿。”

  当然也有挨揍的时候,比如我偷了化肥厂的尿素撒在姑妈家的菜园子里,打碎了邻居的玻璃后就逃跑……

  后来,我上大学了,就很少回家。有一次,我和老爸去买菜,他跟着我走得气喘吁吁。我放慢速度,他强调说是昨晚没睡好。快到家时,突然下起了雨,老爸开始往家跑,跑着跑着,他突然回头大声说:“你看,我跑得不慢,我的身体还很好! ”我忽然觉得鼻子一酸,我舍不得追上他,脚步越来越慢,腿越来越软。我小声说了一句:“爸,你等会儿我,别走那么快。”

  这话被风吹散,飘进我耳朵里已变成了哭腔。

  我以为他老了,时间驯服了他,也驯服了他的脾气,其实不是。大四实习时,我赚了一点儿钱,给他买了一双新鞋作生日礼物。回去后发现鞋底有些磨损。他去找店员换。店员嫌麻烦,不想给调货。他就和人家吵了起来。

  我赶到鞋店门口,不分青红皂白地说:“都这么大岁数了,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吗?”他嗓门飙得老高说:“别的样式我不要,就要你给我买的那双。”我愣了几秒钟,说:“爸,别生气,要不咱买个更好一点儿的?”老头儿看了我一眼说:“行。那你再给我好好挑挑。”那是我第一次给他花钱,他那么认真,500多块钱的鞋,至今几乎还是崭新的。

  我打算到南方工作,他并不愿意让我走这么远,嘴上却还是说:“你爱去哪儿就去哪儿,没人管你。”然后悄悄地在我上衣口袋里塞了个信封,里面装了几千块钱。这几千块“救命钱”我一直封着口,想将来能让这个信封厚上一倍,再骄傲地还给老爸。后来有一次我的预算超支,不得不花掉信封里的钱。我啃着馒头、咸菜,看着那个信封,忽然明白,在我自认为很凶猛、要甩开膀子和世界搏斗时,老爸用这样的方式,原谅了我的幼稚。

  我知道他不喜欢我在一线城市过三线生活,但他还是在整理我的书架、擦拭我的奖杯、翻看有我文章的杂志时,鼓励我去过想过的生活。

  特别累的时候,我和他说,想出去走走。他说:“那就去吧,路上有许多好玩的东西,你看了,就懂了。”我想起小时候,他把一沓沓照片从暗房里拿出来时激动的样子。他照着书给我念:“这个世界藏了很多美好和幸福,你必须亲自去取,别人给不了你,你需要的是为之付出努力、汗水,还有时间。”

  老爸今年55岁了,已走过了一大半人生。他依旧不会说软话,嘘寒问暖的话到嘴边又咽回去,把一句句问候转变为生活里的细节。他会时不时给我寄点儿东西,我不给他打电话,他就给我充点儿话费,算是提醒我。他还是喜欢打趣我、挖苦我,又忍不住想知道我的一切消息。

  来日方长并不长

  文_于 丹

  懂得珍惜,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有些猝不及防的变故让我们扼腕喟叹:本以为来日方长,但有时候,没有赶紧完成的心愿一转眼就来不及实现了。

  一

  我刚在大学里当班主任的时候,有一个周末的晚上一不小心把脚崴了。去宣武医院一检查,右脚踝的两根骨头骨折了,需要住院。我当时不想让父母操心,就没告诉他们。

  骨科主任带着医生来检查的时候,对我说:“你的脚可以用保守疗法,也可以开刀。用保守疗法,可以少受点儿罪,但会有后遗症,以后关节可能会松动。”

  我说:“那可不行,我的左腿膝关节受过伤,就仗着这条右腿呢。我现在还没有孩子,以后怀孕了还得负重,年纪大了钙质还会流失。为了不留后患,您还是给我开刀吧。”

  他有些诧异地看着我说:“我很少见过这么主动要求开刀的病人,别人都是能保守治疗就保守治疗。但是,要开刀的话,得排到下周了。”

  我说:“今天是周五,等到下周还得两三天,骨茬儿就不如现在了,争取今天就开刀吧。”

  “那谁签手术同意书?得等你家人来。”

  “不用等了,我自己签字吧。”我就坐在病床上把手术同意书签了。签完字后,骨科主任对医生说:“调一下我的班,这个姑娘的手术我来做。”

  这位张主任的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手指细长而舒展,像钢琴家的手,那是我记忆中最漂亮的男人的手。

  手术做完后,我住院的那个星期都是张主任在值班。他每天都会来看我,站着和我闲聊几句。

  换药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手术的刀口没有缝合痕迹。我问张主任:“这是粘上的吗? ”

  张主任说:“你这么活泼的一个人,我不能让你有一道难看的疤痕,就用羊肠线给你做的内缝合。等到伤口好了,线就被人体吸收了。我给你打了两枚钉子,可以让两根骨头长得就像没断过一样。但是你要记住,一年后再来找我做手术,把钉子取出来。”

  等到出院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了朋友。当时,张主任告诉我:“你知道吗?我不是那周值班,我是调的班。那一周,表面上你是我的病人,其实跟你聊天时,你是我的医生,你那种乐观的气场也是可以给人治病的。”

  忙忙碌碌中,一晃3年就过去了。张主任一直提醒我:“得赶紧做手术了,把钉子取出来。”有一次,他去我家聊天,对我说:“下次我给你带一棵巴西木吧,房子里不能没有植物。 ”离开的时候,我送他出去,忽然他又推开门,探进身来说了一句:“你这次回来,我就给你取钉子,不然就来不及了。”那段时间我太忙了,一直在出差。我还寻思,取钉子有什么来不及的?又不会长锈。然后,我就去南京出差了。

  当时,我父亲在宣武医院住院。4天后,我从南京回来,就去医院看望父亲。我和爱人骑着自行车,很远就看见宣武医院门口全是人,根本进不去,我们只好从后门进了医院。

  正是吃饭的时候,父亲欲言又止:“我跟你说件事……”母亲马上打岔:“你赶紧吃饭,孩子刚回来。 ”后来,父亲又想停下来说话。母亲说:“你让孩子歇口气。 ”再后来,父亲没加铺垫,一边吃饭一边说了一句:“骨科张主任殉职了。 ”

  我当时就蒙了:“您说什么? ”

  父亲说:“宣武医院门口都是送他的人。”

  我一刹那震惊!几天前还谈笑风生的一个朋友,居然转眼就不在了!而4天前,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你这次回来,我就给你取钉子,不然就来不及了。”

  那一天,我在病房没有多说话。出门过马路的时候,夕阳西下,不远处国华商场门口熙熙攘攘,在交错的车流中,我一个人推着车,站在马路中间,一瞬间痛哭失声,车水马龙都在暮色里显得模糊不清。那一刻,我清晰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来日方长并不长!

  张主任的样子,现在我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我一直记得他的手,细长细长的,像钢琴家的手。正是这双手,给我做了不留疤痕的缝合。

  因为他的缘故,我家里后来一直养着巴西木。

  二

  就在张主任去世的那4天里,我出差去了南京。在那里,我得知了另外一个人去世的消息。

  1993年,我写过一篇报告文学,获得了当年报告文学的金奖。为了写这篇报告文学,我走访了中国十几个城市考察公交系统。南京当时是全国公交系统的一个典范,所以我去的第一站就是南京。

  当时是夏天,南京的天气像火炉一样炙热。我找到南京公交总公司,党委书记姓张,是一名复员军人,性格非常豪爽,晚饭一上桌就要拉着我喝酒。两杯酒下去,我晕乎乎的时候,总经理耿总进来了。

  耿总坐下来,拦住了给我敬酒的人们,静静地和我聊天。他说:“明天我陪你去坐南京的公交车。现在,南京市民出门,去任何地方倒两趟车都能到达,而且等车都不超过5分钟。”

  第二天,我和耿总在南京最热闹的新街口开始坐公交车。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他说起自己和父亲最喜欢的人就是陶渊明。那一刻,周围似乎安静、清凉了许多。

  我们也去过一些很安静的地方,我问耿总:“‘潮打空城寂寞回’的那段石头城在哪里?”开着一辆黑色桑塔纳的耿总就带着我到处寻找。最后,我们找到的地方是一大片垃圾场,那一段石头墙比千年之前更加寂寞,连潮汐都不再能拍打出它的回响。

  耿总还带着我去了好些有名的和无名的古迹,乌衣巷、朱雀桥、秦淮河、清凉寺……每走过一座门或者一座楼,他都念叨着历史、文学典故,那“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胭脂井,那“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台城城墙……那个盛夏,六朝金粉的古都,沧海桑田的幻化,在一位长者的引领下,清晰地与我青春的记忆结缘。

  按照计划,我本来应该在南京采访两天,结果却待了将近一个星期。我向耿总道别:“我必须走了,要不然采访行程就全耽误了。”耿总说:“还有最后一个地方要带你去,南唐二主陵。很近,开车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女时代就爱抄李后主的词,但当时实在没有时间了,只好与耿总相约:“下一次,我们直接去看南唐二主陵。”就在我再去南京的那一年春节,他打电话过来拜年:“你很久没来南京了,南唐二主陵你还没去看呢,今年咱们一定去。”

  骨科张主任去世的那几天,我出差去南京。一到宾馆,我就往公交公司总机打了一个电话:“请问是公交公司吗?我找耿总。”

  接电话的总机姑娘说:“耿总不在了。”

  “耿总去哪儿了?”我问。

  她接得很快:“耿总去世了。”

  我在那一瞬间呆住了:“怎么会?春节的时候他还跟我通过电话呢!”

  对方说:“他刚刚走了一个星期,肺癌。”

  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去过南唐二主陵。耿总去世的时候才50多岁。他一直念叨着要带我去的地方,永远都无法成行了。

  张主任和耿总,都是我生命中遇见的交往并不太深的人,但恰恰是他们让我学会了珍惜缘分。张主任给我打下去的钉子,却没能亲手取出来;耿总带我游历了南京那么多地方,但是最想带我去的南唐二主陵却一直没有去成。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就如同嵇康在死前感慨:“袁孝尼一直想学习《广陵散》,我以为来日方长,一直执意不肯教他,而今我这一走,《广陵散》从此绝矣。”

  生命来来往往,我们以为拥有得很牢靠的事物,在无常中可能一瞬间就永远消逝了。哪怕是一些陌生人,他们都会让你觉得,有些心愿一旦错过,可能就万劫不复,永不再来。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拥有呢?一念既起,拼尽心力当下完成,那一刻,也就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了。

  ……

展开
目录

[ 第一辑 ]

来日方长并不长

当你老了————刘墨闻 002

风吹一生————何三畏 005

长腿的风什么都知道————田 鑫 008

回忆往事就像置身鹅毛大雪————王芳芳 011

来日方长并不长————于 丹 014

在每一次远行中重生————吴乡穑 019

修鞋的道行————祝小兔 021

恰似你的温柔————叶 子 023

大哥就是我的故乡————孔 明 028

和父亲坐一条板凳————孙道荣 031

这么苦的一辈子————张亚凌 034

冤 家————周宏翔 037

私 宅————邓安庆 039

私人地理————王太生 042

逃跑的木偶————里则林 044

母亲的眼泪甜甜的————辛 牧 048

老家物语————胡安运 050

有了爱情仍不够————三 毛 053

母亲吉尔——娜仁琪琪格 055

消失的池塘(外一篇)————盛可以 058

暗黑童年记忆————闫 晗 060

上海人的活法————易中天 063

一只猫活在世上的真正使命————李 娟 066

差等生的峰回路转———七月蔚蓝 070

我妈的故事————暖小团 074

[ 第二辑 ]

踮起脚尖来爱你

云上的日子————李双喜 078

夏日草原————安 宁 081

五分钱欢喜四个娃————郑彦英 084

母亲的乡愁————陈轶男 087

踮起脚尖来爱你————田秀娟 091

去往别人的故乡————钱红丽 093

北京姑娘的脾性————张 弛 095

大山里的超级马丽————夏三三 098

前世菩提今生花————言 一 103

动物园记————权 蓉 107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达达令 110

木匠与高考之路————格 非 113

山中不知岁月长————孙可镁 116

旺家媳妇————蔚新敏 119

种畦青菜等你回————张粉英 122

草的味道————丁立梅 124

老爸种花老妈种菜————肖世群 126

像摸烟那样摸手机————李松蔚 128

不超过8欧元————齐 欢 130

节外生姿————谢 凯 132

老妈的乡村生活———红酒提子 136

我的名字叫“国庆”————文国庆 138

一名军人未能完成的阅兵式———戎衣铁甲 141

一个人的移动照相馆————任 春 145

老 友————王汉英 150

放 羊————吕慧明 152

国 歌————又 清 154

[ 第三辑 ]

桃花流水对虾肥

老街汤王————刘建超 158

素食不是一场秀————许石林 161

重庆人的小面————陈晓卿 164

韭菜花————汪曾褀 167

朝花夕“食”————西 窗 169

水果诗篇————李汉荣 171

罐头:战争催生的宠儿————肖 梓 175

谁也别想躲过牛肉面————韩松落 178

“黑吃”四寸膘————薛 冰 181

桃花流水对虾肥————刘 枋 184

笨猪 笨鸡 笨蛋————阿 城 186

猪的一生是梦幻————毕飞宇 188

向上的炊烟————米抗战 191

难舍猪肉————张佳玮 194

掏野菜———秀英奶奶 197

火辣小龙虾————泥 人 199

关中人吃面————刘周社 李永娣 201

放哥的面————程宇瀚 204

馋嘴黄侃————李 舒 209

曹操是个“美食控”————李丹崖 211

乡村猜谜纪事 ————申树凤 214

为人类“鞠躬尽瘁”的猪————麦 子 219

[ 第四辑 ]

大师的样貌和声音

天津称谓就这么哏儿————郭文杰 杨翰荣 224

中国式婚礼花费大变迁————赵宁宁 228

一枚枚饱蘸师情的印章————赵丰超 232

尚方宝剑,没有你想的那么神奇————张发财 234

大师的样貌和声音————胡竹峰 237

主人蒸黍未熟————林清玄 240

食指大动,染指于鼎————王立群 242

古代公车也腐败————李志刚 245

取名字的苦与乐————老 锛 249

冬 藏————徐仁河 251

花香萦绕———山亭夜宴 254

武大郎其实不矮————郭华悦 256

千年湖笔,暮途坚守————雷 虎 258

开封人在北宋皇城延续的生活————陈妍青 263

百家姓之谭姓————袁义达 陈建魁 267

百家姓之阎姓————袁义达 陈建魁 271

百家姓之姚姓————袁义达 陈建魁 275

写一封信需要几只羊————石 年 280

结草衔环————王立群 282

被方言笑哭————会 计 285

家乡话————叶 舟 288

康熙不说北京话 ————陈事美 290

传统村落:国民的集体乡愁————李海燕 292

远离自然的孩子们正在生病————江 意 295

蝉为什么叫得那么响————贝小戎 299

一次关于家乡的人文地理旅行————胡少卿 301

一个老外的中国旅行故事————米 周 304

河流也能家庭承包————禹 艳 308

英国的灵魂在乡下————张 伟 31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