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的临水照花人,是陌陌红尘里的倩影。她是张爱玲。
本书通过记叙张爱玲成长经历、爱情纠葛、著名作品,高度还原了这位民国奇女子的一生,剖析她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悟一代旷世才女的天才梦和无限传奇。
1,本书采用了小说的传记写作手法。
传统的传记历史韵味太浓,阅读容易疲倦,而小说型的传记用温婉优美的文字描述恰到好处的中和了这一枯燥,在现今市场很受欢迎。
2,不懂张爱玲,就不懂人世沧桑。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的一个异数,无论是她的故事,还是她的人生,都充满了
她以清新的文笔,超凡的叙述能力,传奇的爱情和极高的文学素养,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名篇佳话,具有一定市场和资料价值。
第四章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胡兰成与张爱玲的情感纠葛,已不知被多少人写在文学作品里,被多少银幕演绎过。
胡兰成出生于1906年,浙江人。小的时候家里生活贫苦,从燕京大学退学,当了五年教员。但是他又不满足于简单地过平凡的生活,一直想要参与政治。
1936年,发生了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军阀反对蒋介石的“两广事变”,胡兰成在广西教书,在《柳州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摇笔鼓舌,鼓吹两广与中央分裂,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军法审判。胡兰成被监禁了33天,后白崇禧送了他500元,算是礼送出境。
可他的政论暗藏玄机,引起了暗中窥觑者的注意,汪精卫系的《中华日报》开始约他撰稿。文章发表后,马上得到日本帝国主义刊物的青睐,当即翻译转载。
抗战爆发,上海沦陷,胡被调到香港的《南华日报》当编辑。
他写了一篇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受汪精卫之妻陈璧君赏识,立刻提升为《中华日报》总主笔。从此,他开始替汪精卫的亲日伪政权服务。
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胡兰成任汪伪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法制局长、《大楚报》主笔,实际上也就成为了汪伪政府卖国的粉饰者,是汪精卫的御笔文人。
胡兰成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靠着文章从一介布衣到了首屈一指的政要位置上。他读了太多的书,脑子里还是旧文人的思想,总想凭借着自己的政论参与政治,结果得罪了汪精卫而入狱,而苏青听说胡兰成入狱后,携张爱玲到周佛海处为胡兰成求情。年底的时候在日本人的干预下,胡兰成得以出狱。
那个时候,胡住在上海,收到邮寄的《天地》杂志非常方便。他刚刚开释出狱,时间空闲,于是便拿起杂志翻看。
在那一期苏青寄来的杂志《天地》中,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他是躺在躺椅上看的,看了几段就忍不住坐了起来,认认真真地读上了几遍,大为惊叹,十分喜欢。
他去信问苏青,张爱玲到底是何人。
苏青的回信里却只有两个字:女子。
后来,《天地》第二期寄到了,上面有张爱玲的照片,胡兰成见了又是大为惊艳,如此年轻却又如此有才华。
胡兰成曾任伪文化部长,在为人上有不可抹去的污点,但在才学上却有深厚的功底。
胡兰成到上海去见苏青,专门要了张爱玲的地址,可是苏青却说张爱玲是不见人的。
胡兰成感到一阵失望,但是仍然没有放弃,他一再请求苏青写下张爱玲的地址,苏青犹豫了半天才缓缓写下,胡兰成便拿着写着“安寺路赫德路口一九二号公寓六楼六五室”的纸条去见张爱玲。
开始张爱玲是不见的,虽然有救人之事在先,但是张爱玲与胡兰成并不是旧识。而且胡兰成的来访突然,张爱玲不想贸然接见。第二天,张爱玲思虑了半天,想到把人拒之门外也是有一些冷酷无情的,因此才给胡兰成打了电话,两个人约好见面。
张爱玲去见胡兰成之前,胡兰成是见过照片的。
他早早地在大西路美丽园的会客厅等待着张爱玲的到来。
张爱玲来了,很高且清瘦,丝毫不像是一个女作家。这和胡兰成预想的不一样,他的脑子里还留存着一些才子佳人的片段。
她规规矩矩地坐到了一旁,穿着一身短旗袍有点像奇装异服,安安静静的,看起来比十七八岁的女学生还要胆小。
胡兰成一直很瘦,给人一种俊朗干净的感觉。
张爱玲曾经形容他的侧脸:“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
张爱玲的交友圈子一直很狭窄,出席一些重要的场合也是由其他人陪同,从未有过私自会客的经验。
见到胡兰成的她只知道安静地坐着,不知道谈些什么,胡兰成议论时下流行的作品,张爱玲就能谈到自己的一些见解;又谈她的文章好在何处,张爱玲听了会心一笑;又讲他在南京、在伪政府的种种,张爱玲听了睁大了眼睛,怯怯地不作声;还问她每月稿费收入之类的具体问题。
张爱玲善于写作,有无限的好词佳句,可是她不善于表达,不善于交际,遇到很多话题都是简简单单带不上情绪的几句话。
胡兰成却深深地为之而心动了,他见过太多的女孩子,却没见过张爱玲这样的,拥有这样的才华又是一个不骄不躁的人,还保留着这样简单的纯真,实在让胡兰成惊讶。
张爱玲是不抗拒胡兰成的,他稳重而热忱,充满人生的经验。
张爱玲后来满心以为,他会是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的人。
会面结束的时候,张爱玲站起来,和胡兰成并肩而行。
胡兰成打趣道:“你的身材这么高,这怎么可以?”
这似乎是证明了胡兰成一点点心意的句子,似乎是害怕自己和张爱玲站在一起有些不与之相配,张爱玲听到这句话是局促的,什么也没有说,甚至有一些胆怯。
这段会面时间长达五个小时,漫长得就像是一个世纪一样。
在这个世纪里,电影胶片一样的一幕一幕回转着他对她的笑意,他抬手喝茶的姿势。
许多年后,张爱玲依旧忘不了这一年的这一天,她曾以为生命的万紫千红就会到来了,也曾以为漫天彩霞终于会为她而开放。
那些之后的纠缠也好和痛苦也好,当命运的魔咒还没有上演的时候,她最幸福的那个瞬间,就这样定格了。
那年胡兰成38岁,正是成熟稳重又有人生经验的时候,也许就是命中注定吧,他和张爱玲的相遇注定是不平凡的。
第二天又见张爱玲的时候,是他去拜会她。
这一次张爱玲是在自己的房里迎他,穿了宝蓝绸的袄裤,戴着嫩黄边框的眼镜。
这次胡兰成见到张爱玲时,比第一次更为惊艳,胡兰成知道张爱玲穿的衣服非常有个性和特色,但是到了张爱玲的屋子里的时候,胡兰成更是大为惊叹:“一种现代的新鲜明亮断乎是带刺激性。”
他进了张爱玲的房子,说张爱玲的房子里有兵气,胡兰成说:
陈设与家具原简单,亦不见得很值钱,但竟是无价的,一种现代的新鲜明亮断乎是带刺激性。阳台外是全上海在天际云影日色里,底下电车铛铛地来去。张爱玲今天穿宝蓝绸袄裤,戴了嫩黄边框的眼镜,越显得脸儿像月亮。三国时东吴最繁华,刘备到孙夫人房里竟然胆怯,张爱玲房里亦像这样的有兵气。
在张爱玲的心里,胡兰成有不一样的独特。
他谈吐优雅、学识渊博,胡兰成回忆他们的聊天还记得:
我在她房里亦一坐坐得很久,只管讲理论,一时又讲我的生平,而张爱玲亦只管会听。男欢女悦,一种似舞,一种似斗,而中国旧式床栏上雕刻的男女偶舞,那蛮横泼辣,亦有如薛仁贵与代战公主在两军阵前相遇,舞亦似斗。民歌里又有男女相难,说书又爱听苏小妹三难新郎,王安石与苏东坡是政敌,民间却把来说成王安石相公就黄州菊花及峡中茶水这两件博识上折服了苏学士,两人的交情倒是非常活泼,比政敌好得多了。我向来与人也不比,也不斗,如今却见了张爱玲要比斗起来。但我使尽武器,还不及她的只是素手。
他们聊了很多,不难发现有同样的令对方惊艳的目光和见识。
胡兰成到底是旧文人,身上一直是爱着才子佳人的佳话的。
听说《孽海花》里曾经写到李菊藕“巨眼识人”,在张佩纶落难时作诗鼓励他。后成了张佩纶的续弦妻子,便问张爱玲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张爱玲倒是不那么以自己的家世为骄傲。
她抄写下当时传说李菊藕所作的诗歌,这首诗歌叫《基隆》:
基隆南望泪潸潸,闻道元戎匹马还。一战岂容轻大计,四边从此失天关。焚车我自宽房琯,乘障伊谁任狄山。宵旰甘泉犹望捷,群公何以慰龙颜?
张爱玲指正出,很多地方应该是外曾祖父李鸿章自己的修改。
序言
第一卷 沧浪记流年
第一章 伴月民国梦 / 3
第二章 旧梦谱新曲 / 10
第三章 花藤漫过民国岁月 / 21
第四章 一别经年 / 34
第二卷 紫陌年华初长成
第一章 明月静好少年早慧 / 45
第二章 匆匆的疏离 / 63
第三章 花落离散中 / 74
第四章 灯火璀璨初起 / 88
第三卷 倾尽韶华 天下夺魁
第一章 熠熠生辉天才梦 / 99
第二章 她从星辰大海来 / 108
第三章 传奇 / 125
第四章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131
第四卷 花开花落君前醉
第一章 平生至爱我一人 / 147
第二章 从此隔音尘 / 157
第三章 她的作品,她的人生 / 176
第四章 影业传奇 / 182
第五卷 再见,抚去时光
第一章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 197
第二章 消失熙攘红尘 / 200
第三章 一纸深情是相拥 / 214
第四章 繁华千落 / 223
张爱玲年表 / 230
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从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
——贾平凹
张爱玲的写作风格独树一格,不仅是富丽堂皇,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意象。
——白先勇
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
——王安忆
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20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正是在这一角中,一个远年的上海风韵犹存。
——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