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新加坡知名绘本画家,有“新加坡几米”之称
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家,有深厚的中文功底,文字清新质朴,可读性强
本书一本一图,均为作者原创,装帧精致,锁线装订可平铺,有较好的阅读体验感翻开这本新加坡知名绘本作家阿果的图文集,清新质朴的文字如空山清雨扑面而来,结合作者为每篇文字原创的手绘插图,缓缓涤净世俗冲击下裹挟心灵的纷纷扰扰。这里的一字一图没有鸡血,不讲成功,平凡而普通,淡然如世间的盐,渺小如烟火里的尘埃,但这份恬静,也许正是奔忙在急吼吼的生活中的我们所必需的,希望这里的文图,能为遇见这本书的你带来片刻久违的安宁。
序《离真谛也不远了》
有一首初唐的短诗,文字浅白,寓意深远。首次接触,是在大二的韵文课上。那个年纪,对人生的思索格外饥渴,总想竭尽所能厘清生命的真谛。当然,人生的道理是一辈子都梳理不完的,那是个不断上下寻索的过程,没人帮得到你,只能独自领会个中炎凉冷暖。
那是陈子昂的古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很幸运,在大学四年,上了王帼英老师的韵文课,也上了叶嘉莹教授的清词课。讲师课堂上的解说,让我从诗词文学中,领略古代文人墨客的困惑、思索、追逐、寄托;投影到自身的情境,寻得启程的方向。陈子昂的短诗,谈不上技巧,甚至毫无技巧,纯粹朴实无华的诗句,直书内心的慨叹, 面对茫茫永恒的天地时空,生命的有限、短暂、渺小、无常,那一份错愕、寂寞、无助、哀伤, 怎能不震撼人心?
叶教授谈诗词,总会谈及文人内心面对人生的挣扎,那是渴望完成自我的挣扎。什么是完成自我?有些人追逐的是品格境界,清净而高远;有些追逐的是宗教的修为,苦行而不怠;更有些追逐儒家的崇高理念,为国而为民。然人生的际遇并非操控你我之手,渺小的生命在动荡的大时代中浮浮沉沉,几多被淹没?几多已消亡? 几多遭淡忘?而这当中更参杂几多遗憾?
我忽而想起了小王子。小王子从狐狸那儿理解了驯养的三个秘密,而当中狐狸说:所有你所驯养的一切,你都得永远负责。小王子后来遇见了蛇,蛇能帮他离开地球,回到他的那颗星星。小王子虽然害怕,但他无怨无悔,因为他得对玫瑰负责。当小王子从沙漠轻轻倒下那一刻,他完成的是责任。
有一部2007 年的影片“Into the Wild”, 改编自Jon Krakauer 同名报导式小说,影片以剧情式推展,叙述美国青年,大学一毕业,就放弃一切,只身上路,千里跋涉一心远赴北方的阿拉斯加,在苍茫荒野独自生活。如此极端,甚至愤世嫉俗的行径,固有待商榷,然青年为理想的奋不顾身,全情徜徉享受生命的勇气,确实动人。青年生于1968 年2 月12 日,选择独居荒野,在孤寂、饥渴、无助中,重新理解人生。他因误食有毒野果,在惊恐中溘然离去,两周后才被无意闯入的猎人发现。卒于1992 年8 月,只活了24 年。
影片类似公路片种,交错着年青旅途上所接触的人生过客。其中,最后所结识的独居老人,那一老一少的互动,最为感人。他们各有难以言喻的心结,但又能以各自对人生的认知,相互开解。孤独的老人驱车送孤独的青年一程,他想认青年做孙子,青年说:等我从阿拉斯加回来,再说吧。老人默默流泪,似乎已知青年再也回不来了。
弥留之际,青年吃力在最喜爱的书页上写下: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写作我画画,每回都在一步一步完成小小的自我。在这悠悠天地间,只要真真实实努力负责任地活一回,或许离真谛也不算远了。《也许明天,也许来世》是我的第二本专栏合集,收录我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图文专栏《三读空间》里约50 则作品。很感谢中国出版社的认可,让我有机会与中国读者分享此书,这种快乐很真实。
阿果坦诚,自己的确深受几米的影响,早期的作品总是透露出哀愁感,但是随着年纪渐长、心境的转变,他的画风多了一些“温暖”。
——新加坡《东方日报》
阿果分享生活中的美,让更多人了解插画艺术,鼓励更多人从事插画工作。
——新加坡《联合早报》
阿果的创作属于跳脱现实框架的类型,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都是他灵感的来源。他比较喜欢偏向于梦幻的风格,常常在绘画里加入超现实的元素。
——新加坡《新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