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
在天台九祖湛然大师的传记中,以变换衣装来说明湛然决定放弃高官的仕途生涯出家:“解逢掖而登僧籍。”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唐代僧人甄公身上,他在通过了科举考试还未开始担任官职的时候,“三上中第未释褐,与沙门议论玄理,乃愿披缁”。这两段引文都显示在中国不同的社会阶层对于衣着有不同的规矩,而僧人只是厕身于诸如官员、士兵、农民等众多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群体,每个群体都可以通过衣着来识别。当然,除衣着之外,也可以从别的方面分辨僧人与士大夫,但是当要用最简洁明了的标识以示区分时,僧衣成为了传记作者的首选。一套僧衣——汉语的“袈裟”出自梵文kasaya—能区分僧人与官员,而不同类型的僧衣也代表着不同类型的僧人。在印度,分属不同部派的僧人所穿的僧衣颜色不同,从赤色、木兰色到青色、皂色;而在中古时期的中国,通过僧衣的颜色可以判断僧人来自何方——江南地区的僧人“多服黑色赤色衣”,开封一带则“尚褐色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