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十分严重。问题的严重性既体现在认识上又存在于实际。我们认为,只有认识清楚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br> 1.对耐久性问题的认识<br> 仔细推敲欧美国家关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解释,可以发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使用极限状态的问题,其主要着眼点是经济合理的使用寿命,而不是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的定义为:结构或构件出现不可接受的外观损伤。也就是说,当结构需要一定量的维修资金时,经济合理的使用寿命结束。<br> 在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概念过多地与结构的安全性相联系。目前,在国内许多设计、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识中,将耐久性看成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问题,是结构的安全问题,比如去研究钢筋锈蚀程度与构件承载能力下降幅度的关系等。<br> 显然,这两种概念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对设计观念有重大的影响。以下举两个实际例子来说明。<br> 香港某集团在购买北京新万寿大厦时委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该大厦上部结构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能进行评估,此时大厦的实际使用时间不足10年。显然,该项检测与评估的目的是与委托方预期的投资有关,委托方显然不准备在预计的使用年限内再对结构投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保证装修不出问题。<br> 而广州某港口散装食糖仓库,改为散装化肥中转仓。五年后,该仓库混凝土屋架出现钢筋锈蚀和保护层混凝土剥落现象。使用方耗资进行了防锈和防腐处理。五年后,防腐层剥落,钢筋继续锈蚀。此时使用方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提出进行耐久性鉴定的要求。<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