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1089353X
  • 作      者:
    范炜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4
收藏
内容介绍
    城市建筑学是研究城市的建筑设计与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及其环境的科学。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研究是城市建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研究》从理论、方法与实证等方面对城市居住用地区位进行了多视角、多方位的研究。理论方面:首先简要回顾和总结了区位论的形成与发展,并解释了本书研究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提出了整合各相关学科进行研究的文脉;然后考察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西方与中国城市居住和地区位的演变历程;再从市场中各行为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生成的互动机制。方法方面:本书中吸收了几种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可加以综合运用的价值信息模型方法。实证方面:本书以南京为例,对书中所提出的理论与方法都作了相对应的;应用性研究。
    本书适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房地产开发商阅读,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评
    有较高的学术性……运用自己提出的价值信息模型方法对南京城内五片区进行综合评价……是有创意的,也是实事求是的。
    ——鲍家声
展开
目录
0 绪论
0.1 研究意义
0.2 研究目标
0.3 研究方法
0.4 研究思路

1 区位理论与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研究
1.1 区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1 早期的区位论
1.1.2 空间结构理论
1.2 城市居住用地区位基本概念
1.2.1 基本术语
1.2.2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2.3 整合研究的文脉
1.3 小结

2 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内外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的演变
2.1 西方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的演变
2.1.1 工业社会早期及以前
2.1.2 现代工业社会
2.1.3 后工业社会
2.2 中国城市居住地区位的演变
2.2.1 新中国成立之前
2.2.2 计划经济与单位社会时期
2.2.3 改革开放以后
2.3 小结

3 当前我国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生成的互动机制
3.1 着眼消费者_居民
3.1.1 理性人的居住需求
3.1.2 家庭的择居与迁居
3.1.3 市场调查与分析
3.2 着眼生产者_开发商
3.2.1 地利的经济分析
3.2.2 天时的经济分析
3.2.3 开发商的思考与实践
3.3 着眼管理者_政府
3.3.1 政府干预市场的一般理论
3.3.2 间接的制度建设
3.3.3 直接的公共物品建设
3.4 小结

4 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的科学规划
4.1 区位研究的科学手段
4.1.1 规划设计方法的科学化
4.1.2 数学模型方法
4.1.3 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4.1.4 价值分析方法
4.2 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的科学分析与规划
4.2.1 确定影响因素
4.2.2 评价的中间过程
4.2.3 方案决策
4.3 小结
5 南京市居住用地区位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