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洋行,老上海人再熟悉不过了,那是对解放前由外国人投资经营的商业贸易企业的统 称。但许多人也许不知道外滩能从一个荒芜白勺江边泥滩变成高楼林立的金融中心,最初还是得益于洋行,因为上海开埠之后的第一批洋行就开设于外滩。
1843年,一批英国商人跟随他们的首任领事巴富尔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当时的外滩不过是上海县城郊外一片不起眼的荒滩,但经验和直觉告诉这些洋商这是一块还没雕琢过的“美玉”,今后此地将大有可为。经过与上海道台宫慕久的反复交涉,8家洋行最先得以在外滩落户,由北向南依次是:怡和洋行、和记洋行、仁记洋行、义记洋行、森和洋行、裕记洋行、李百里洋行和宝顺洋行。没有喧闹的庆祝仪式,只是在起造洋行大楼和修筑码头的锯木声和敲打声中,外滩开发的大幕徐徐拉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