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水史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1304299X
  • 作      者:
    胡昌新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6
收藏
作者简介
    胡昌新,1928年生,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建设的水文水资源工作,曾参加过新安江、富春江水电站的水文计算分析,太湖流域规划的洪水调查考证,江苏省地表水资源调查与评价,黄浦江干流水文水质调查研究和《上海水利志》编辑等课题。1955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93年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起被聘为上海市水务局科技委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是一个“因为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上海水史话》作者在收集的丰富的史料的基础上,对历代诗歌作品、散文笔记、历史故事以及新闻材料和研究报告等进行研究整理,按照溯源、河流、海塘围涂、港口航道、城市供水、整治排水、防汛赈灾等分类汇编成九章,介绍了上海的水文化发展史,这里面有动人心弦的美丽传说,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令人启迪的治水趣闻,也有鲜为人知的水务佳话。这是了解上海水历史的一本好书,也是一份进行科普教育的难得的好教材。    
    《上海水史话》作者广泛搜集史料,对历代诗歌作品、散文笔记、历史故事以及新闻材料和研究报告等进行研究整理,按照溯源、河流、海塘围涂、港口航道、城市供水、整治排水、防汛赈灾等分类汇编成九章,介绍了上海的水文化发展史,全书共有短文四十八篇,并配以黑白图画,堪称图文并茂。
展开
精彩书摘
    1.2上海地区六千年来海面变化
    据1996年8月11日《新民晚报》报道:“本市水利、气象、地矿等多学科专家历经三年完成‘海平面上升对上海影响及对策’课题研究,发现濒江临海、地势低洼的申城受东海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双重因素影响,未来相对海平面上升预测值到2010年为15~25厘米,2030年为30~40厘米,2050年为45~55厘米。”
    这个信息告诉人们,上海面临海面变化的影响,海面上升对上海城市安危和经济发展将带来严重影响。海面现在正在变,未来也要变,那么过去变不变呢?
    根据上海地区历史文献、文物考古、地质勘探和历史地理等研究调查报告,对上海地区6 000年来海面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时代:
    1)从古冈身贝壳堤推断距今6 000年。海面高出今海面2~4米
    冈身,是上海地区最早的自然海岸线。根据卫星遥感图像,冈身内缘相当于外冈、方泰、黄渡、蟠龙、马桥、邬桥、胡桥、漕泾一线,据碳一14同位素测定,形成时间距今约6 400年。
    远古时代,长江口南岸沙嘴自西北向东南伸展,在到达杭州湾后,最后与钱塘江北沙嘴相接。宋绍熙《云间志》(1193年)载:“古冈身在县东七十里,凡三所,南属于海,北抵松江,长一百里,人土数尺,皆螺蚌壳,世传海中涌三浪而成,其地高阜,宜种菽麦。”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称为的“冈身”,对它的位置、组成等较为具体的记载。贝壳砂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断续分布,宽200~300米,最厚可达2米,砂体埋深一般在地表以下1~2米,最深可达2.75米,浅者甚至露出地表(见图1—1贝壳砂带)。
    历史文献所述的三冈,即沙冈、紫冈、竹冈等自西向东并列。至今尚存有一个沙墩,长40米,宽30米,露出地面1.5米,深入地表4.5米,白色蚌壳砂在表土30厘米以下。位于金山县漕泾乡沙积村沙港桥北100米处(已成为农民住房的基础),被金山县列为文物加以保护。
    “冈身”是古海岸线的沉积标志,多在高潮附近堆积,故其底板往往与高潮面相当,而顶板则高于海面数米。据《中国东部20 000年来的海平面变化》研究报告:“根据贝壳层、牡蛎壳层的生物组合所反映的当时水深,再参考这些地区的下沉的可能速率与沉积物的压缩性,可以推知距今6000~5000年时期的海面,可能要比现今海面高约2~4米左右。”按上海闵行区马桥一带贝壳堤(冈身)的高度,同理推算,在远古比现今海面高出2~4米的结论。
展开
目录
前言
1 沧海溯源
1.1 “沪渎”与“申江”探源
1.2 上海地区六千年来海面变化
1.3 沪渎浮海石佛在敦煌壁画中
1.4 金山缘何沦海为岛
相关链接(1) 海面变化

2 孕育上海的母亲河
2.1 吴淞江唐诗纪行
2.2 苏州河沧桑演变
2.3 “志丹苑”的元代水闸
2.4 叶宗人首创“以浦代淞”
2.5 海瑞疏滩吴淞江“故道”
2.6 黄浦江漫游记
相关链接(2) 开敞式档潮闸

3 贡献卓著的海塘围涂
3.1 围涂造地话《新沙》
3.2 开元海塘否定之否定
3.3 走在防灾前面的吴及
3.4 李东阳诗与江南海塘
3.5 林则徐筹款修海塘
3.6 上海清代海塘建筑费剖析
3.7 崇明岛如何成长
相关链接(3) 后备土地资源

4 得天独厚的港口航道
4.1 青龙镇繁华依稀
4.2 长江口最早的航海标志
4.3 百年功过话奈格
4.4 旧报新读“上海改造商港会议”
4.5 从《实业计划》谈谈长江口深水航道
相关链接(4) 深水航道与深水港

5 深化改革的城市供水
5.1 从寒穴泉与沸井浜漫谈地下水
5.2 上海自来水的开端
5.3 李国豪与宝钢水库
5.4 “饮水思源”的生命线工程
5.5 瓶装水,桶装水,分质供水
相关链接(5) 水源地

6 任重道远的整治排水
7 常备不懈的防汛赈灾
8 岂能忘却的水旱灾害
9 因地制宜的水乡变迁
参考文献
编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