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以前住在洞穴里,这是个常识,大约是在11000年或更早些时候的近东。洞穴适应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如我们所知,当时的人们以狩猎
为生。在洞穴中他们很安全。人们在洞口生火,这样既能取暖又能在他们烤肉时防范动物。这是种简单的生活,是所有人类的基本生活。
一直困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是:是什么促使人类离开洞穴这个自然的“子宫”,开始了新的、漫长的发展历程?尽管人们提出了多种理论,但并无确切的证据,我们基本上只能依靠想象。气候或许是个原因,当冰川撤回到北方时,气候变得温暖潮湿,植物生长,阳光让人们走出洞门,正如它催发了花开。同时,冰河消融让其他地区的肥沃土壤得以显露,大批畜群也随之而去,离开了人类居住的平原——这意味着狩猎不再
是可靠的食物来源。另一方面,农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但从狩猎到农业、从洞穴到房屋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起初,人们追逐着动物,变得更加熟悉身边的这个世界。随后,狩猎变得越来越困难(例如,猛犸象和驯鹿相继灭绝),人们似乎对土地上的自然资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如同生活中的大多数发现一样,可能是妇女首先想到耕种,当男人们外出狩猎、捕鱼时,妇女们则有时间来收集种子,并加以播种。因此,一般认为,一开始暂时的定居地基本上建在临近河流、溪流和森林的地方,而人们在冬天还是回到洞穴里。当人们发现谷物和其他植物在春天又生长出来,而且在人们的持续照料下会被培育得更好时,这种仪式就最终结束了。不久,人们注意到了某些动物能用饲料加以驯化,能被训练和利用,人们开始研究它们的习性。于是,这些动物成为家禽家畜,农业定居地就这样诞生了。时间大约是在1万年前。定居地意味着房屋。洞穴就这样荒废了,被大量地遗弃。房屋是一种创造物,一种新的东西,一种独立于洞穴观念的庇护所。这种将岩石中的一个洞的本质加以提炼,并用一种孤立的人为结构加以复制的能力是令人惊奇的。但人类只能这/厶做,因为洞穴是唯一的参照物。他们要做的是观察形成空间的最小结构,并将之转化为不同的元素。这就有可能解释房屋如何从而且总是从自然形式中找到灵感。这些形式的建构来源于土地上的各种原料,如泥土和芦苇。房屋造型的灵感也来自洞穴。洞穴的基本形状大体上是半圆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