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苏区即将喷发
美髯,周恩来
于都河,尖喙破壳
血战湘江
毛泽东的担架
走进息烽
杨虎城,玄天洞
乌江渡口
古战场娄山关
遵义会议旧址
星光,邓小平
征途中,一个神甫
露宿
过茅台镇
伤员贺子珍
关于赤水的四渡
董必武
老乡,我们带走了食粮
巧渡金沙江,七天七夜
追兵
凉的山,暖的家
彝海结盟
参军
红军标语
战士如是说
安顺场,强渡
磨西会议
康巴歌舞
归化寺今日跳神
夜,举着火把行军
夜行军之二
泸定桥
泸定桥之二
康定
红薯,银元,藤蔓
懋功,红军遇上红军
寒冷与火焰
巴郎雪山
炊事班长
地球之牙
别让暴风雪丢下你们
草地
草地之二
马
北上!北上!
天险腊子口
哈达铺的目光
单家集,暖暖的土炕
六盘山
六盘山之二
青石嘴,骑兵故事
吴起镇
延安
龙
文昌庙,会师典礼
会宁城
将台堡,主力红军大会师
长征的轮廓
多想拥有三五里地
枣园的月琴
窑洞
清凉山千佛洞,印刷车间
鲁艺
延安,永远的能源
附录:相关评论
沈泽宜 一个现代神话的诗性诠释
柯平 行吟者的视角问题
沈健 从政治抒情到“红色经典再造”
邹汉明 在场的写作
内容摘要
关于写诗,有很多的道理。那些道不清、理还乱的“道理”,是历来论诗者感到头痛的,但面对好诗,仍然会生出许多感想,那就是说,即使明知说不清,还想说。这就是我读黄亚洲的诗后的心情。这种心情,在两年前温州——宁波旅途中读他的诗集《磕磕绊绊经纬线》时,甚至比这还早,在《文艺报》上读到他的《送臧克家》②时就产生了。读黄亚洲的诗,总有这样言说的冲动,即使我知道仍然说不清。
许多读诗或写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有的人写出了好诗,有的人却未必。也许人们会说,那是由于“才华”。而事实是,同样有才华,却不能同样有好诗。这已是诗歌史或文学史上屡见不鲜的现象了。许多人爱讲“技巧”(或时髦的说法叫“手艺”),我看即使是“技巧专家”也未必保证会出好诗。至于“灵感”,那是很缥缈的。因为灵感来不来、何时来,诗人是无法把握的。它容易成为写不出好诗的一个遁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