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音质主观评价的实验心理学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8055467
  • 作      者:
    孟子厚编著
  • 出 版 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开设的“音质评价的实验心理学方法”课程材料和课程报告等基础上编撰的。全书的内容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听觉生理量的测量方法、听觉心理尺度的构成方法、实验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实验数据的统计检验和统计分析等。书中除了理论阐述外,也列举了许多实际应用的例子,这些应用实例大多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实践。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介绍了声音主观评价中所使用的实验心理学方法,重点阐述这些方法的心理物理概念和数据处理的数学方法。书中内容包括音质主观评价的概念、术语、音质评价实验的准备工作和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准則、听觉生理参数的测定方法、听觉心理参数的测定方法以及心理尺度构成的统计数学原理。对音质评价实验的效度、信度和难度分析,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也进行了论述。除理论和方法论述外,本书还有许多应用实例,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理论与方法,设计和规划实际的音质评价实验。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中声学、声频工程、实验心理学等需要进行音质主观评价实验的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也可以供其他相关领域內需要进行主观评价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音质评价概论
  1.1  音质评价的问题与要素
  声音信息是人类进行交流最古老、最直接的方式,是多媒体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音乐和语言艺术的唯一传播媒介。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声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对视觉的要求相似,对声音的最新追求是声音韵高质量、高保真和高解析度等。所有用于提高声音质量的技术手段最终都要服务于听者,取悦于听者。怎样的声音才是好听的?这个问题必须通过音质评价手段来解决。音质评价是运用各种
  客观和主观的方法对声音的质量做出科学、广泛、综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音质是声音的三要素(音高、响度、音色)的有机构成和整体表现。在构成声音的三要素中,音色对音质的构成影响最大。音色是声音的客观属性在主观听感中的反映,从物理角度分析,它比响度和音高复杂得多,涉及的因素也十分复杂。这不仅使音质主观评价工作困难重重,而且对如何科学地描述它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任何与音响有关的领域,又都无法逃避该问题。长期以来不同专业背景、知识背景的人,都以自己所熟悉的语言分别进行说明,这就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甚至无法进行交流。因此,在音质评价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混乱。
  一般地,音质评价中所涉及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类:
  (1)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任何声音都有其确定的物理构成和客观属性,而作为评价主体的人是主观的。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指标的不一致性来自对主观世界的认识不够和对客观规律表述的不充分。主观性主要表现为个体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不涉及听觉心理和听觉生理中已经被揭示的规律性,这种不确定性既有随机性的因素,也有模糊性的因素。
  (2)个体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矛盾声音最终是给个体来听的,但评价结果要有一定的整体性或普适性。由于主体的多样性、随机性和复杂性,难以得到高可信度的整体评价结果,因此不能通过简单的统计平均得到整体结果。
  (3)艺术评价与技术评价的矛盾声音有其物理内涵,它的制作过程也可由严格的技术标准来规范。但声音的表现形式大多是艺术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性。在整体的音质评价中,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当艺术审美与技术审美达到一致时,音质评价达到完善,但由于个体艺术审美的知识背景不尽相同,艺术审美与技术审美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
  (4)评价术语与评价方法的不规范性客观评价可以制定一系列测试指标及测试程序标准。但主观评价由于前述原因无法建立一套完整、系统、全面的评价术语及评价方法,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背景都有不同的标准,甚至每个个体都有其自己的标准。
展开
目录
第1章  音质评价概论
1.1  音质评价的问题与要素
1.2  音质的客观评价
1.2.1  音乐厅的音质客观评价指标
1.2.2  扩声系统的音质客观评价指标
1.2.3  扬声器的音质客观评价指标
1.3  音质的主观评价
1.3.1  音质的主观评价用语
1.3.2  音质的主观评价方法概述
1.4  主客观评价的相关性
1.5  主观音质评价的特点

第2章  实验心理学概述
2.1  心理学中的实验法
2.2  心理学实验的基本要素
2.2.1  主试与被试
2.2.2  变量
2.2.3  变量的控制
2.3  心理测量
2.3.1  测量的基本概念
2.3.2  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2.4  心理实验的道德准则
2.5  认知心理学与音质评价
2.6  生态心理学与音质评价

第3章  绝对感觉阈的测量
3.1  心理量的量化尺度构成
3.2  绝对阈限的定义
3.3  绝对阈限的测量方法
3.3.1  极限法
3.3.2  阶梯法
3.3.3  恒定刺激法
3.4  响度阈限的测量
3.5  听觉系统主观频率响应范围的测量

第4章  差别阈限的测量
4.1  差别阈限的概念和定义
4.2  差别阈限的测量方法
4.2.1  极限法
4.2.2  恒定刺激法
4.2.3  平均差误法
4.3  响度与音高的差别阈限
4.3.1  响度的差别阈限
4.3.2  音高的差别阈限
4.4  混响感差别阈限

第5章  心理尺度的构成——对偶比较法
5.1  对偶比较法的原理
5.2  欠测值的处理方法
5.3  对偶比较法的变化
5.3.1  Sheffe对偶比较法
5.3.2  分组对偶比较法
5.4  应用实例

第6章  心理尺度的构成——系列范畴法
6.1  系列范畴法的原理
6.2  欠测值的处理方法
6.3  应用实例

第7章  心理尺度的构成——其他心理尺度构成法
7.1  尺度估计法
7.2  语义细分法

第8章  实验的信度检验与效度分析
8.1  心理实验的信度
8.2  实验的一致性与信度系数
8.2.1  估计信度的方法
8.2.2  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
8.3  实验的效度
第9章  试验设计与试验的难度分析
9.1  试验设计
9.2  试验难度
9.3  试验的鉴别力

第10章  实验数据的统计特性检验
10.1  数据的总体理论分布与抽样
10.1.1  隨机数据的简单处理
10.1.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及其数字特征
10.1.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及其数字特征
10.1.4  抽样分布
10.1.5  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
10.2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10.2.1  点估计
10.2.2  区间估计
10.2.3  参数假设检验
10.2.4  非参数假设检验
10.3  单因素完全随机等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

第11章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11.1  聚类分析
11.1.1  聚类的目的
11.1.2  相似性度量
11.1.3  类和类的特征
11.1.4  系统聚类法
11.2  回归与相关分析
11.2.1  直线回归与相关
11.2.2  直线回归的进一步分析
11.2.3  简单相关分析
11.3  主成分分析
11.3.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
11.3.2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与几何解释
11.3.3  主成分的导出及其性质
11.3.4  样本主成分
11.3.5  应用及实例分析
11.4  因子分析
11.4.1  因子分析基本思想
11.4.2  因子模型
11.4.3  因子载荷求解
11.4.4  因子旋转
11.4.5  因子得分
附录
附表1  函数数值表
附表2  正态分布表
附表3  正态分布的双侧分位数(uα)表
附表4  x 2分布表
附表5  t分布的双侧分位数(tα)表
附表6  F分布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