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分析框架与研究要点
本章从信用征信制度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出发,提出了本书的分析框架,即信用征信立法与政府监管必须平衡信息分享与个人隐私权保护这两方面的利益,才能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重点研究两个紧密相关的法律问题,即信用征信法律规则的设计,以及政府在其中应当扮演的角色。
一、分析框架
信息的供给对于信贷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有文献来看,针对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与信贷供给关系的研究是一个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的领域。①对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问题的研究做出首要贡献的是经济学家乔治.阿克罗夫,他通过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研究,说明改善信息有助于促进商业交易和市场的发展。②随后,另一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将信息不对称模型引入了保险和信贷市场。③他与合作者证明,由于信贷市场中的交易要跨越时空,接受信用一方对提供信用一方的价值回报存在滞后性,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借款人对自己的信用状况和还款风险等方面有更清楚的认识,而贷款人则较难获得这方面的真实信息,这就是彼此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贷款人之间能够分享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将有助于提高信贷市场的效率。随后的研究者开始强调从信息的角度来解释金融机构的性质。例如,有学者认为,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擅长于信息——其客户偿还贷款与其他交易的数据——的收集与使用,由此发挥了配置市场资源的作用。④基于其在信息不对称领域的开创性研究,阿克罗夫和斯蒂格利茨在2001年被授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