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联储反应迟缓的传统以及理性保守主义观念,在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3年里,货币政策剧烈地变化为抗击通胀的姿态。这令人十分欣喜,这说明当公众日趋成熟,领导者们在公共舞台上甘冒风险,长久以来的传统下也可以产出有魄力且独特的硕果。
在美联储这种环境中,这短暂的变革期间是极其罕见的例子,可以让人感受到创新并且在实践中不走寻常路。那个时期经济研究的员工报告都令我惊讶,至少是较我们以往的规则向前跨出了一大步。问题变得更加耐人寻味,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们忙碌于对此进行评论,学术及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更加恳切。所有我们雇佣进行基础研究的经济学家都发挥了实际价值。从那开始,我觉得美联储系统的研究,无论是管理委员会还是美联储银行进行的,都比顶级的学术研究更加复杂,能够与其相媲美。
回顾那3年,这也是极其罕见的事件,货币政策的一项转变不仅大大提高了政策公信力,也有力支撑了机构信誉,美化了美联储的整体形象。在格林斯潘年代及后续几年,这种正面形象被很好地保持着,并且通货膨胀保持着相对低水平,经济增长形势良好。然而在格林斯潘时代后期这种形象稍受损害,这是因为美联储间接卷入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事件。当然在我看来,这是由于美联储超越了对市场开放的贴现窗口这一政策实施界限(这一措施之前一直平稳使用),从而扩大了道德危机的潜在可能。
展开
——比尔·马丁
顶住来自尼克松政府的压力,积极处理通货膨胀问题,但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
——阿瑟·伯恩斯
“反通胀斗士”赢得了民心、挽回了美联储的声誉,但美国为什么还是在三年内经历了两次经济萧条?
——保罗·沃尔克
20年的职业生涯造就了几乎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神话,为什么在信贷危机中留下了不完美的结尾?
——艾伦·格林斯潘
新出炉《时代》杂志2009年年度人物,会怎样继续带领美联储对抗这场末日危机?
——本·伯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