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合同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09124
  • 作      者:
    李永军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永军,1964年生。民商法博士、博士后。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br>    主要著作有:《合同法》、《民法总论》、《民法学》、《合同法教程》、《民事权利体系研究》、《海洋物权制度研究》、《破产法律制度》、《破产重整制度研究》、《票据理论与实务》、《破产法》。1995年获得国家博士后优秀研究奖、国家教委对优秀回国留学生科研启动资助、中国政法大学曾宪梓教学奖;1997-1998年连续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1998年获得霍英东科研基金资助;2000#:被中国政法大学评为曾宪梓教学奖一等奖;2001年被列入北京“百人工程”培养人选;2002年被中国政法大学本科生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2002年被中国政法大学评为“杰出青年教师”并获得“杰出青年教师基金”奖励;2005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并获得20万元资助经费;2006年获得司法部教学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07年获得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首届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08年获得钱端升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年获得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合同法(第3版)》是一部关于合同法的论著式教材,自2005年出版第二版以来,广受好评÷此次作者根据最新立法变化,并结合近年来合同法理论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与前沿问题,增删了相关内容,修订为第三版。<br>    全书以广博精深的法学架构、深入透彻的学理阐述以及细致全面的逻辑铺设,对私法上的契约制度进行了全景式展现,得以成为法学学生和学者研究契约问题不可缺少的良作。作者尤其关注契约自由相关问题,使得《合同法(第3版)》在展现卓越的学术价值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基础上,更具有适应商品经济社会的突出的社会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例二与例三中,则采取客观标准。对例三的判决中,法院认为E没有赔偿义务,理由是:由一个人来承担某种可能危及其生存的责任,与摸彩共同体的性质不符。如果事先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虑,并作过明确的讨论,大概就不会有人愿意承担这样一种风险。学者解释说:在不能认定当事人具有真正意思的情况下,应当根据客观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受法律约束的义务。客观标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风险,另一个方面是能否苛求有关当事人对这种风险承担责任。在摸彩案件中,一起参加摸彩的人不能期望此次会中奖,而受托人E则可能承担一项危及其生存的义务,而且他也没有因此而获得任何回报。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会得出无偿行为不产生法律约束力的结论。这一理由同样适用于无偿替他人照看小孩的情形。<br>    对于例四,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男方没有合同上的请求权。因为非婚姻关系的伙伴,一般不愿意将其自由的伙伴关系置于法律规则的管辖之下。即使当事人例外地有受法律约束的意思,他们之间也不成立有效的合同(法律行为)。因为,此项意思涉及最为隐秘的个人自由领域,而这个领域是不容许通过合同予以约束的。我觉得,后一个理由是重要的,即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得通过合同约定。<br>    在以上行为中,都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同,但是均有财产上的支出或者损失,例如,请人赴宴要支出费用,赴宴也要支出车费;替人暂时无偿照顾小孩可能会造成孩子的伤害而支出医疗费用等等,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如何处理?德国学者认为,应当以侵权行为来对待,但在通常情况下对侵权人应当减轻责任,对于轻微过失造成的损害应当免除赔偿责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私法体系中的契约制度<br>    第一节 契约的概念与边缘界定<br>    第二节 契约制度在私法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br>    第三节 契约的分类<br>    <br>    第二章 契约自由及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br>    第一节 契约自由的一般概述<br>    第二节 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br>    第三节 契约自由原则在现代契约法上的地位<br>    <br>    第三章 契约关系的确立及其程式<br>    第一节 契约关系的确立及其程式概述<br>    第二节 契约成立的第一步——要约<br>    第三节 契约成立的决定性阶段——承诺<br>    第四节 契约订立的特殊程式<br>    第五节 契约成立的性质和要件<br>    第六节 缔约失败的责任基础——缔约过失责任<br>    <br>    第四章 契约效力的根源及其正当化说明理论<br>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br>    第二节 约定理论及其正当化(一)——内在的视点<br>    第三节 约定理论及其正当化(二)——外在的视点<br>    第四节 关系契约论——法社会学的新视点<br>    第五节 英美法上的约因理论<br>    第六节 大陆法上的原因理论<br>    第七节 对契约效力根源的分析与思考<br>    <br>    第五章 契约的生效<br>    ——对私人行为的法律评价及其标准<br>    第一节 对私人行为的法律评价的意义与标准<br>    第二节 当事人的缔约能力<br>    第三节 意思表示<br>    第四节 合同形式<br>    第五节 合同标的的确定并合法<br>    第六节 合法的原因或者对价<br>    <br>    第六章 定式合同及其规制<br>    第一节 定式合同概说<br>    第二节 定式合同产生与存在的基础<br>    第三节 对定式合同规制的法理基础<br>    第四节 对定式合同的立法规制<br>    第五节 对定式合同的司法规制<br>    第六节 对定式合同的预防性规制<br>    第七节 我国对定式合同的规制体系<br>    <br>    第七章 病态契约及其法律救济<br>    第一节 病态契约及其法律救济一般概述<br>    第二节 病因之一——错误<br>    第三节 病因之二——胁迫<br>    第四节 病因之三——欺诈<br>    第五节 病因之四——显失公平<br>    第六节 病因之五——不当影响<br>    第七节 病因之六——善良风俗与公共秩序<br>    第八节 病因之七——违反法律规定<br>    第九节 对病态契约的救济<br>    <br>    第八章 契约权利与义务的移转<br>    第一节 契约权利与义务的移转概述<br>    第二节 合同债权的让与<br>    第三节 债务承担<br>    第四节 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承受<br>    <br>    第九章 涉他性契约<br>    第一节 契约效力的相对性原则及其衰落<br>    第二节 契约效力相对性的例外——契约的涉他性<br>    第三节 合同相对性原则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br>    <br>    第十章 交易基础瑕疵与合同效力<br>    第一节 交易基础瑕疵理论的基本概述<br>    第二节 对主观法律行为基础瑕疵的法律救济<br>    第三节 客观行为基础瑕疵及其救济<br>    第四节 我国法上的情事变更原则<br>    <br>    第十一章 合同债权的保全<br>    第一节 合同债权保全的概念<br>    第二节 债权人的代位权<br>    第三节 债权人的撤销权<br>    <br>    第十二章 契约履行中的抗辩<br>    第一节 同时履行抗辩权<br>    第二节 不安抗辩权<br>    <br>    第十三章 契约解释规则<br>    第一节 契约解释概述<br>    第二节 解释的基本原则<br>    ——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历史与现在<br>    第三节 客观主义兼主观主义原则下的解释规则<br>    第四节 补充性解释<br>    第五节 合同解释对意思自治的影响<br>    ——一个契约死亡的新的注脚<br>    <br>    第十四章 违约与救济<br>    第一节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br>    第二节 违约的一般概述<br>    第三节 期前毁约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救济制度对比<br>    ——对我国合同法引进英美预期违约制度的必要性的质疑<br>    第四节 加害给付<br>    第五节 救济措施(一)——实际履行<br>    第六节 救济措施(二)——契约的解除<br>    第七节 救济措施(三)——损害赔偿<br>    第八节 免责事由<br>    <br>    第十五章 因违约而产生的非财产性损害之合同救济<br>    ——违约与侵权二元救济体制下的非财产性损害之合同性赔偿的正当性<br>    第一节 违约与侵权二元救济体制的历史与现状<br>    第二节 对非财产性损害给予合同救济的理论依据与实证法依据<br>    第三节 对非财产性损失进行赔偿的限制<br>    第四节 我国学理判例与立法对于非财产性损害的合同救济的态度<br>    <br>    第十六章 契约法的未来<br>    第一节 契约法本身的未来<br>    第二节 契约制度价值与契约制度本身的未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