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和客户的接触方式以及对两者关系的期望带来了重大变革。尽管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以“现金消费为主”的社会,但是,许多企业经理、经济学家和全球投资人认为中国欠发达地区的消费信贷市场将持续发展而且存在无限商机。尽管外国投资急剧增长、银行条件不断改善、中国百姓越来越富有,但是,有一个重大障碍阻碍了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那就是中国缺乏像美国那样的伊奎法克斯公司(Equifa)或者益百利公司(Expeian)这样的征信机构。有人分析说,历史、文化以及体制因素阻碍了征信机构在中国的发展。由于缺乏准确的信用信息资料,许多中国银行大都不重视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还有一些银行未能有效监管银行客户的银行业务关系,常常给客户过高的信用额度,从而造成贷款拖欠现象以及增大了贷款损失比率。而从文化的角度看,借钱在中国大陆的许多人看来仍然是一件有点儿丢人的事情——表明这个人无法谋生。这样一来,中国消费者往往利用非正式渠道——比如向家人和朋友——借钱,从而使得银行难以对这些人的资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征信机构还不是很健全的时候,实行过度宽松的信用标准,可能会给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全球经济中,中国应该大力推进征信机构的发展和完善。其实,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出现,也为征信产业活动的发展提供了颇具说服力的论证。这些理论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博弈论和交易成本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