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是变入佳境,齐国一变可至于鲁,鲁国一变可至于正道。当时鲁已无道,然只须一变即可至于道,齐须二变乃可。齐是太公受封之国,注重武功。鲁是周公受封之国,注重文治。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初,太公之齐,五月即向周公报政绩,伯禽之鲁,三年而后报政绩。周公以是知齐后世必强于鲁。然必先鲁而亡。后来齐行霸道,鲁行王道,但至孔子时,鲁由三家执政,亦是无道。鲁虽无道,而齐犹不及鲁。急功好利,究竟不如行仁。
〇子日: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者酒器,盛酒二升。若盛三升则名觯,四升则名角。觚必限盛二升,如非二升,则非觚矣,何得谓之觚哉。圣人此言,中正和平,如诗之温厚。凡是不守本分者,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皆可比之日,觚不觚,觚哉觚哉。
后世木简亦谓之觚,如操觚之觚,是写字工具,先儒考证起于秦汉,非孑L子所指周朝酒器之觚。
〇宰我问日:仁者虽告之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日: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孔子,设有好行仁道者,虽有人告之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井有仁焉之仁与人字同。意为有人堕入井中,仁者从之入井以救之乎。若不改仁字,谓井中有仁道之事,仁者从之入井以行仁道乎。亦通。孔子答日,何能如此。仁人君子可往井边视之,不可陷入井中。可欺不可罔,释可逝不可陷之理。马融日:“可欺者,可使往也。不可罔者,不可得诬罔,令自投下也。”义如孟子云:“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赵岐注:“方,类也。君子可以事类欺。”孙爽《疏》:“所谓方类者,在其疑似之间故也。”刘氏《正义》:“方者义也。以义责君子,君子必信而从之。然非其道,则亦难罔之矣。盖可欺者仁也,不可罔者知也。”
孔子以仁为施教中心,学仁者虽亦可欺,然须难罔以非其道。如以非道诬罔君子,则君子不受诬罔。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