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齐泽克文化批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8239
  • 作      者:
    于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于琦(1974-),山东菏泽人,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2009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拉克罗斯校区(University of Wisconsin-La Crosse)任访问学者。现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已在《当代外国文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和译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齐泽克文化批评研究》在解读齐泽克文本的基础上,以其后-后结构主义理论特征为线索,对齐氏文学与文化批评进行了全面阐释与深入探讨,同时也对其理论整体加以系统考察与全面总结。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除讨论文学与文化理论外,兼及哲学、政治学与精神分析等领域的理论反思。
    作为一部探讨理论问题的专著,《齐泽克文化批评研究》研究视野广阔,且多有创新之处。作者于琦立足于英文原著,征引了大量齐氏文本与西方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结论扎实可靠;没有把他局限于拉康理论语境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来讨论,而是视之为原创性的、向马克思主义回归的左翼思想家,力图呈现出一个更丰富、客观与真实的齐泽克。本书兼具学理性与可读性,相信专业学人和普通读者都能有所收获。
展开
精彩书摘
    齐泽克后来曾在中央政府任职,并短暂出任过斯洛文尼亚文化大使,但他的主要身份是思想家和学者,而非政治人物。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被称作“斯洛文尼亚之春”(Slovenia Spring)的民主化运动热潮,他成了宣扬这一运动的重要刊物——Mladina周刊主要政论专栏作家,长期为之撰稿。他还在Praxis、Trinuna和Problemi等刊物做过编辑,也经常在这些刊物发表文章。在保留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学中心的研究员职务的同时,(他幽默地声称,这个职位让他拥有写作和出版的自由而不需负任何额外的责任),他几乎每年都花部分时间在美国与欧洲各地的大学做客座教授,其中包括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卡多佐法学院、社会研究新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图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乔治城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尔文学院、巴黎第八大学、欧洲研究院、伦敦大学,等。近20年来,他还在哲学、精神分析学、宗教研究、政治学或文化研究等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积极发言。据统计已经有350多场,其足迹遍及世界各地。2007年6月,他还应邀来到中国,在南京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发表了多个主题演讲,并被南京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在欧美学术界,齐泽克是一个十足的外来者和桀骜不驯的人。1989年以前,他一直默默无闻,随着《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出版,他迅速获得了国际知名度,并最终拥有了类似福柯在1967年发表《词与物》之后所获得的学术明星(popstar)地位。齐泽克不怕四处树敌,而且还总是主动出击,勇于挑战那些最具有影响力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理论。他努力发掘此类理论所隐含的预先假设,质疑并颠覆其理所应当的正当性。
    齐泽克的著作总是关涉哲学、精神分析和政治学,上述理论被广泛应用到文学和文化批评与政治批判领域。他来自前南斯拉夫的地缘政治学背景、对电影的浓厚兴趣,以及对流行文化的长期关注,使他的理论延伸到讨论精神分析中的快感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关系。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立
第二节 齐泽克小传
第三节 国内外齐泽克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齐泽克理论面面观
第一节 挑战不可能:理论狂人齐泽克
第二节 跨越性的理论家
第三节 文本结构特征与文体风格
第四节 非体系性的理论家
第五节 齐泽克“现象”及解读的困难
第六节 齐泽克理论的发展变化维度
第七节 本书的基本判断:后-后结构主义理论家齐泽克

第二章 齐泽克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 齐泽克文学批评的总体特征
第二节 作为行动或政治行动原型的安提戈涅
第三节 理查二世:终极的歇斯底里者
第四节 卡夫卡: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
第五节 齐泽克理论取向的文学意义

第三章 否定性与不可能性:齐泽克的文化批评(上)
第一节 两种相反的理论维度
第二节 齐泽克:探寻“真实”
第三节 “性关系不存在”与“女人是男人的症候”
第四节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intesubjectivity)
第五节 对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批判
第六节 对极权主义观念的批判

第四章 普遍主义、启蒙与真理政治:齐泽克的文化批评(下)
第一节 重回普遍主义
第二节 抵抗政治?抑或多元文化主义?不,谢谢
第三节 “减法的”政治或巴特比政治学
第四节 回到列宁与回到马克思
第五节 齐泽克论暴力
第六节 对共产主义的再想象

第五章 齐泽克理论的原创性
第一节 何谓原创性?
第二节 “短路”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齐泽克:正在消失的中介
第四节 在理论写作方式上的原创性
第五节 对传统意识形态批判的颠覆
第六节 对黑格尔的短路式解读
第七节 齐泽克与拉康:继承还是超越?

第六章 余论
第一节 如何解读齐泽克
第二节 关于齐泽克的争议性
第三节 并非终点,只有起点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