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财富管理者的唯一美好结局
实际早在1996年就无意接触到了日后被称为投资管理(或称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的行业。当投资作为职业时,便产生了投资人与投资管理人的分离。
投资的真正意义在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通过投资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为国家增加税收,为大众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为投资者实现价值最大化。
当投资人亲自管理投资失败时,面临双重损失:一损失金钱,二损失青春。
投资管理的意义在于,即便在不考虑盈亏的状况下,它替投资人节省了青春,让他们有机会去完成应该做、擅长做、喜欢做的事情,符合社会分工的规律。
2001年秋,由于认为A股高估专门从国外回来将众人的委托解散。当年正经历呼机升级为手机的时代,时隔三年,一些人已经联系不上,辗转之下才将翻了番的资金各归其主。这件与社会上流传的“携款外逃”完全相反的事迹,竟为我日后留下了意想不到的好名声,更让人相信“社会需要有能力的好人”。而证明这一点需要时间,一个好名声的建立需要很多年,如果一年不行就用五年证明,如果五年不行就用十年,如果十年不行就用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不行就用一辈子,几无捷径。为了妥善安排肩负的责任,我甚至在29岁时写下人生第一个遗嘱,这令很多人吃惊而印象深刻。
“就资金运用而言,我比你自己更关心你的钱”。这是我2004年给投资人信件中的话语,但这并不表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投资没有损失。实际上在帮助一众家庭达到财务自由境界的同时,失败的案例也是有的,而失败原因总结到最后只有一点:没有按照规矩办事。
在付出青春和资本的代价后,我们最终总结了十六字的工作原则以提高胜算的概率:“理念认同、资金合适、沟通顺畅、配合默契”。通常而言的投资知识、经验等仅仅占到投资成功因素的三分之一,很多投资之外的因素,例如坚韧、毅力、资金的性质、投资规划、沟通的能力,等等,这些看似与投资无关的因素,却可能决定最终的投资命运。
我自己的投资风格可以概括为守正出奇。大约是希望在物有所值的基础上还能有所增长,如果全是“守正”可能干稳有余而增长不足,皆为“出奇”可能过于冒进而风险太大。但是任何方法与体系,均有利弊共存,没有完美的世界。
投资对象的选择,我们希望“好企业好价格”,即能以合适的价格获得运营优秀的企业。至于何为优秀企业、何为合适价格,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的解读,就像一千个《红楼梦》的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不同的林黛玉一样。
必须承认,我有很多的不擅长,例如判断庄家机构动向、判断短期大势走向等,我们从来不买ST类股票,甚至至今也没有创业板开户。我们喜欢的企业类型至少具备的条件包括:一是盈利;二是可持续性盈利;三是可增长的持续性盈利。较为重视的指标有净利率、ROE、PE、PEG等,以及管理者的品质。但现实总是较书本复杂得多,我们也会经常看走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