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主健身行为的具体表现在行为目标和行为手段方面浮现出的主题是能动性,是对行为目标与行为手段的选择、优化及再选择、再优化即补偿。也就是说,中学生自主健身行为的具体表现在行为目标和行为手段方面,体现出健身行为意向性自我调节的SOC策略。
行为目标选择具有明晰性与确定性。例如,以提高自身体质为目标进行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有目的地对健身指标进行提高;健身活动内容相对固定;合理设置目标,使自己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长期保持参与某项健身项目;有相对固定的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已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健身方式;热爱某一项体育运动,并且经常锻炼;有意识、有目的地发展身体灵敏性、心肺功能和力量等基本身体素质;能根据自身状况调节运动量,如运动负荷(强度)、时间、频率、节奏等;自觉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参加适合自身条件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合理地安排锻炼计划,并积极坚持;给自己定下活动计划,如跑步、做仰卧起坐等;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制订改善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计划并予以实施;合理安排好学习、锻炼与休息时间;等等。
行为手段的选择、优化及其再选择、再优化即补偿,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自觉求知:体育课上认真学习运动技巧;平常看一些健身书籍和影像;向老师同学请教健身技能方法等;主动获取体育保健或营养方面的知识;主动寻求健身方法;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进行运动处方等咨询;自觉学习锻炼的原则、方法等;从媒体中寻求怎样使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信息,等等。
(2)积极自省:认真学习健身知识并在其中获得启发;有意识地体验多种运动技能改善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的效益;经常分析健身活动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在运动健身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培养自尊和自信;对参与健身活动表现积极主动,十分兴奋,等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