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聚焦经济强国:国内外文献综述
1983年5月9日,美国新闻与世界发表了根据估计产值列出的2000)年十大经济强国,其中中国排名第七位。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举世瞩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这也是自1986年以来,日本坚守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首次易主到其他国家。从经济总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影响来看,中国已经迈入经济大国的行列。但是中国GDP存在着严重的结构问题,产生了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资与出口导致经济下行的问题;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国学者在21世纪初已经开始探讨中国目前仅仅是一个经济大国而不是一个经济强国这一课题。一、经济强国内涵的相关文献
刘金(2006)认为经济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相对地位,以及这种地位相对其他国家的意义;经济强国的基础和核心是经济增长,它的经济地位可以用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来体现;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经济增长。刘金对经济强国的定义比较宽泛,不能很好地区分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张幼文(2002)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提出经济强国是一个历史概念,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相对地位,以及这种地位对其他国家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根据中国发展的现状,他从经济规模、人均产值、贸易总量和具有绝对优势的现代产品、产业结构、在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主动地位、科技先进并具有把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拥有代表知识经济发展的广义上的生产要素、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和发达稳健的国内金融体系、较强的体制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外抗风险能力、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强有力的政府、在国际经济体系及其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国际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十三个方面说明了经济强国的内涵。①张幼文从总体上把握了经济强国的内涵,但是对其具体的十三个方面没有量化,导致了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魏礼群(2013)在经济强国的内涵中提出还需要具备高端化和生态化的产业结构,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和具有高度的城市化,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②魏礼群(2013)补充的这两个方面也是经济强国外在的表现形式。王海燕(2013)则从财富的角度来定义经济强国,认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强国的重要标准在于一个国家是否具有一些能力,即创造财富的能力、影响财富创造的能力、保护财富的能力以及掠夺财富的能力。这样的定义更难去衡量,没有具体到各个方面。我国在经济竞争能力和质量方面与其他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有必要在稳步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提升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二、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指标研究文献研究
吴雪明(2007)从经济强国的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对经济强国指标化。他设计了一套由50个单项指数、八大分类指数和三层综合指数构成的三级三层经济强国指标体系。其中50个单项指数是根据wDI和EuI数据库中的具体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的,八大分类指数包括科学技术水平指数、信息化水平指数、市场化程度指数、开放度水平指数、抗风险能力指数、生产能力指数、发展前景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三层经济强国综合指数具体指经济强度指数、经济强大指数和经济强盛指数。这是我国学者首次把我国经济发展的数据量化来研究我国的经济强国指数。魏礼群(2013)提出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占比、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服务业产值占比、城市化率和国际储备货币占比这五个综合指标来量化经济强国。吴雪明和魏礼群设计的经济强国指数主要是针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整体而言,没有关注到民生这个方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