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35421
  • 作      者:
    张会芹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会芹,1974年6月生于河南温县,2010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主讲《审计学》相关课程。主要从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管理学术新视角丛书: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以及信息披露行为、政企关系等领域文献的梳理与回顾,发现政企关系是我国当前制度环境下正式制度缺失的一种替代机制。也是我国企业对产权保护不力、法律不健全等不利制度环境的一种理性回应。另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化。经济性虽然是企业的主要属性。但是隐蔽在经济性之后的社会性才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根源。因此。我们对社会责任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能忽略社会、文化、伦理等非经济层面因素的影响。在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的捐赠行为就不再是出于纯粹的利他动因,还可能蕴含有寻求政府保护的政治动因。《经济管理学术新视角丛书: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以2008年度上市公司公布的地震捐赠数额为契机。实证检验在我国特有制度环境下上市公司的公益捐赠行为现状以及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
展开
精彩书摘
  《经济管理学术新视角丛书:制度环境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概念
  自斯坦福大学研究所于1963年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以来,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和企业伦理学等学科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米切尔等详细梳理了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各种研究文献,列出利益相关者定义近30种。总体来讲,利益相关者在结构上具有层次性和可变性。这些定义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定义是最宽泛的,认为凡是能够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自然人或团体都是利益相关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弗里曼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所有团体和个体”。弗里曼的定义提出了一个普遍的利益相关者概念,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和群体也看作利益相关者。弗里曼这一经典定义被广泛采用。
  第二类定义略加限制,认为只有与企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将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排除在外。利益相关者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企业活动而受益或受损,他们的权利因企业活动而受到侵犯或受到尊重(伊万、弗里曼,1988)。万建华(1998)认为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常被划分为两个层级:第一级利益相关者被认为是与企业之间拥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约的关系,包括财务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政府、供应商和顾客等;而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就被划入第二级,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所在社区、市场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等。
  第三类定义外延最为狭窄,只将在企业中下了“赌注”的自然人或团体定义为利益相关者。用主流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只有在企业中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自然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以克拉克森等为代表,如“利益相关者已经在企业中投入了一些实物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或一些有意义的价值物,并因此而承担了一些形式上的风险,或者说他们因企业活动而承担风险”。
  尽管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五花八门,但是通过对上述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内涵有两个:其一,利益相关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同时其活动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旨在强调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活动的关联性;其二,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有投入,这种投入既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旨在对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加以必要的限制。应该说,广义的概念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而狭义的概念则有助于确定哪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具有直接影响。
  为了理解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理念,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从对比两种不同的企业治理模型人手。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及其层次性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信息披露
一、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
第三节 政企关系及其文献整理
一、政企关系存在的普遍性与合理性
二、政企关系对企业生存的意义
第四节 公益捐赠
一、企业捐赠意识的演变
二、公益捐赠模式及其动因的演变
三、公益捐赠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制度背景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脉络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核心概念
第二节 政企关系存在的制度背景
一、政企关系概念界定
二、孕育政企关系的制度环境
三、政企关系:一种替代机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动因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公益捐赠的发展状况
一、公益捐赠的理论基础
二、公益捐赠的国际发展状况
三、公益捐赠在我国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责任行为动因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设计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
一、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规现状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计量
三、我国捐赠信息披露状况——以地震捐款为例
第四节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动因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设计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益捐赠的社会认同度分析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的组成与企业社会责任边界
一、利益相关者的组成
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竞合关系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认同度分析
一、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
二、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
三、投资者基于价值的判断
四、消费者的认知程度
五、社会公众的认知
第四节 资本市场认可度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设计
三、实证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五、结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如何完善我国企业慈善行为
一、中国特色的慈善行为分析
二、如何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的局限性

第八章 进一步讨论
第一节 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的社会责任行为模式
一、同源互补奠定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内在基础
二、利益相关者合作开拓了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
现实途径
三、整合系统的运行机制设计
四、整合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发展战略的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