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0.1 概念辨析
0.1.1 转型
0.1.2 新建本科院校
0.1.3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
0.1.4 区域经济
0.1.5 协同发展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关于高等教育区域化的研究
0.2.2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研究
0.2.3 关于先发展地方高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研究
0.2.4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研究
0.3 课题研究意义
0.4 研究方法与框架
0.4.1 研究方法
0.4.2 主要研究内容
0.4.3 研究创新点
1 动因与问题
1.1 高校外部环境变迁——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1.1.1 经济转型升级基本理论
1.1.2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1.1.3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容
1.1.4 经济转型升级的条件——路径依赖
1.2 高等教育发展
1.2.1 高等教育大众化
1.2.2 区域高等教育理念
1.3 我国高校调整、转型的历史回顾
1.3.1 1952年的“院系调整”
1.3.2 1978年至1985年的高等教育改革
1.3.3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高校调整
1.4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中的误区与成因
1.4.1 教育内外部关系失衡
1.4.2 内涵外延发展失调
1.4.3 模式单一、特色缺失
2 定位与协调
2.1 大学职能的演化
2.1.1 “纽曼式”中世纪大学——培养人才
2.1.2 “洪堡式”柏林大学——科学研究
2.1.3 美国式赠地学院——社会服务
2.2 高校的分类与职能定位
2.2.1 高校的分类
2.2.2 高校的定位
2.2.3 新建本科院校的职能定位
2.3 区域经济视野下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
2.3.1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客观要求
2.3.2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
2.3.3 区域经济视野下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内涵
2.4 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的转型发展——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2.4.l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
2.4.2 新制度主义流派及其分析框架
2.4.3 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制度分析
2.4.4 研究讨论与启示
2.5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中的若干关系处理
2.5.1 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2.5.2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2.5.3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2.5.4 规模发展与质量提升的关系
2.5.5 面向行业与面向地方的关系
3 路径与模式
3.1 基于组织学视角的转型与模式
3.1.1 组织学理论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
3.1.2 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模式
3.2 基于教育学视角的转型路径
3.2.1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3.2.2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
3.2.3 调整科技服务方向
3.2.4 夯实学科基础
3.3 基于高校功能细分视角的转型: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
3.3.1 知识本位的转型模式
3.3.2 服务本位的转型模式
3.3.3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3.3.4 教学服务型大学应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4 经验与启示
4.1 科类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协同个案——以台州学院为例
4.1.1 专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分析
4.1.2 专业结构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2 人才规格与区域劳动力市场需求协同个案——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4.2.1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4.2.2 基于区域劳动力市场视角对目标定位与规格的重新审视
4.2.3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
4.3 “以教学为重、应用为本、学生为中心、服务为导向”的国际经验——基于美国州立大学的考察
4.3.1 美国高校考察中的几个重要特点
4.3.2 考察的若干启示与体会
5 瓶颈与突破
5.1 院校定位转型与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
5.1.1 新建本科院校定位转型
5.1.2 教学服务型大学理念塑造
5.1.3 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策略思考
5.2 校企合作战略制约与对策
5.2.1 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
5.2.2 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战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2.3 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战略的主要对策
5.3 课程制约与应用型课程重构
5.3.1 应用型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
5.3.2 应用型课程的基本内涵
5.3.3 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动因来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结合
6.1.2 区域经济视野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具有理论依据
6.1.3 区域经济视野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6.1.4 区域经济视野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目标是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
6.2 对策与建议
6.2.1 新建本科院校须进行定位转型
6.2.2 教学服务型大学须进行理念塑造和实践探索
6.2.3 新建本科院校须突破制约转型的校企合作瓶颈
6.2.4 新建本科院校须突破制约转型的课程瓶颈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