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社会经济学:关于中日两国的比较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将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呈现给广大读者。在分析方法方面,《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社会经济学:关于中日两国的比较研究》并未盲目地使用基尼系数这一惯用的地区差测量指标,而在追溯其数学性质的基础上,阐述了这一指标所存在的问题,并选用了更为合适的测量指标,在推进理论探讨的层面上也做出了较大贡献。《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社会经济学:关于中日两国的比较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准确描述了大学、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拥有各自不同利益的前提下,通过相互作用确定高校招生名额的地区分配的整个过程。对于这一点,虽然高等教育相关人士亦有所了解,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从这一角度而言,《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的社会经济学:关于中日两国的比较研究》能够将有关高等教育机会的讨论进一步有效地推向社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