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河南省发展中科技创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35308
  • 作      者:
    靳刘蕊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靳刘蕊,女,1978年生,河南辉县人,200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统计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系剐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统汁分析、数据挖掘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高水平的投资率、低水平的资产回报率仅是河南诸多病症之一,企业改革动力不足、自主创新乏力、收益更多依赖资本市场投资和房地产、国企行政化倾向严重等问题都是河南转型的难点。河南的问题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的一个缩影,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科技格局占据有利地位的形势下,要实施创新发展和赶超战略,必须立足河南省现有基础、自身优势和发展的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的投入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
  如何加强科技创新,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是摆在河南省各级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经济管理学术新视角丛书:河南省发展中科技创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作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在此领域的研究,探索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旨在为河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献计献策。
展开
精彩书摘
  《经济管理学术新视角丛书:河南省发展中科技创新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研究》:
  4)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十一五”以来,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产品,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①优势整车产品初步形成。河南省在国内具有优势的整车产品主要是大中轻型客车、高档皮卡及多功能运动车(SuV)、各类改装汽车和摩托车等,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②汽车零部件产业不断壮大。形成20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转向器总成等1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载重子午胎等成为国内骨干整车企业的配套产品。③产业集群发展开始起步。郑州中牟集聚了郑州日产等十几家配套的零部件企业。安阳定角集团等20家企业在林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焦作、新乡、洛阳、南阳、许昌、鹤壁等地初步出现了各具优势的零部件产业集聚区。汽车产业升级的方向为扩大整车规模,依托郑汴新区,加快百万辆汽车基地建设,推进骨干企业壮大规模,积极引进国内优势汽车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加快新车型开发,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形成经济型轿车、轻型商用车、中高端客车和中重卡车四大系列优势产品,发展成为中西部汽车制造和服务贸易中心。大力发展专用车,扩大冷藏车、工程养护车、特种运输车等优势专用汽车生产规模,依托有条件的市场推动汽车零部件集群化发展。
  5)机械装备制造业。以输变电和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①产业规模和效益较快增长,骨干企业快速成长,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67亿元,位居6大优势产业之首。②优势行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输变电设备、重型矿山装备、农业机械、起重设备等行业整体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大中型拖拉机等一批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位。装备制造业今后发展方向为增强自主创新、服务增值、先进制造和产业配套四大能力,实施智能电网产业园、高压开关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巩固提升超特高压开关和电力二次设备自主化设计和成套化水平,力争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力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6)纺织业。河南省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6,棉纺生产能力已具备一定规模,棉纺和服装对行业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主导力量;民营和省外资本为主体的投资格局初步形成;优势地区和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一般纺织的生产和加工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属于夕阳产业。今后纺织业的出路应该在品牌和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品牌,努力扩大产品的附加值。5.3.3依托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达国家由于需求层次的升级,其产业发展集中体现出三次产业中技术含量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服务业所占比重大。因此,为努力消除障碍,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协调化、合理化,其可行路径为:
  (1)加大技术创新,推进农业协调化
  在农业发展上,目前的技术约束非常突出。一方面,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大量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成果长期沉淀在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中,难以真正为农民所用。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土地有限和气候差异大等极其特殊的农业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抓住当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会,大力推进新的农业技术革命,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使农业成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产业。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特点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特点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区域科技创新及其评价相关理论综述
2.1 区域科技创新理论的演进
2.1.1 科技创新理论
2.1.2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1.3 区域科技创新理论
2.2 区域科技创新理论综述
2.2.1 区域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综述
2.2.2 创新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3 河南省科技创新现状及与其他地区的对比分析
3.1 河南省科技创新现状
3.1.1 科技创新环境明显优化
3.1.2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3.1.3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3.1.4 面临的形势
3.2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现状
3.2.1 国内各地区
3.2.2 中国香港
3.2.3 新加坡
3.2.4 日本
3.2.5 纽约
3.2.6 伦敦
3.3 亚太地区科技发展创新的发展趋势
3.3.1 政府的引领作用及政策支持
3.3.2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创新要素互动的重要手段
3.3.3 创意产业成为各城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4 河南省科技创新投入产出与其他省市对比分析
4.1 科技活动投入比较
4.1.1 研发队伍
4.1.2 R&D经费投入
4.1.3 R&D投入强度
4.2 科技产出方面的比较
4.2.1 高新技术产业化
4.2.2 专利成果
4.3 科技进步环境
4.3.1 科技人力资源
4.3.2 科研条件
4.3.3 科技意识

5 河南省科技创新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路径
5.1 科技创新的功能定位
5.1.1 科技创新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5.1.2 科技创新是河南省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5.1.3 科技创新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5.2 河南省科技创新要素的对比分析
5.2.1 科技创新要素的对比分析
5.2.2 科技创新载体的空间布局分析
5.3 河南发展中科技创新功能实现的路径
5.3.1 以科技创新为依托转变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
5.3.2 基于微笑曲线的产业发展选择
5.3.3 依托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5.3.4 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
5.4 保障措施
5.4.1 树立科技创新意识,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5.4.2 制定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政策和措施
5.4.3 坚持市场导向,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6 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 科技创新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6.1.1 中国城市创新报告指标体系
6.1.2 中国国家信息化体系
6.1.3 WKCI评价指标体系
6.1.4 其他与区域科技创新相关的评级指标体系
6.2 基于知识竞争力和资源制约的区域科技创新指标体系构建
6.2.1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6.2.2 构建评价体系的指标来源
6.2.3 指标体系的构建

7 河南省科技创新功能定位实现途径的政策建议
7.1 政府从主动扶持和管理转向市场扶持和服务为主
7.2 政府科技政策要从供给政策转向需求政策为主,以提高科技
创新的活力
7.3 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打造人才高地
7.4 通过开放和国际合作提高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
附件1
附件2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