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允价值的经济学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3263
  • 作      者:
    管考磊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管考磊,男,1984年出生,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CPA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国会计学会会员,管理学博士。2011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学家郭道扬教授。至今,已在《审计研究》、《当代财经》、《会计与经济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财会研究》等各级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近十几篇,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并主持江西财经大学校级项目1项。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英国Essex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学术访问。
展开
内容介绍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术文库:公允价值的经济学分析》首先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分析了公允价值的本质,研究认为,公允价值并非直接讲的“价值”,而实质上讲的“价格”;当前的公允价值会计不仅在概念上把“价值”混同于“价格”,而且使用市场价格来度量公允价值。其次,运用经济学中的市场效率理论和人的行为假设理论分析了公允价值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市场的无效、人的有限理性以及机会主义行为都会导致人为估计的公允价值并不“公允”,产生了公允价值基础性失真、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的状况,由此导致了公允价值在实施中陷入困境。再次,以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公司在运用公允价值过程中的不利经济后果。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的运用降低了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增大了财务报告的波动性,增加了审计的复杂性,并极易引发市场的顺周期效应。最后,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准则制定者应该摒弃“公允价值”这一术语,并提出使用“可接受价格”和“估计金额”来取代“公允价值”,此外还必须建立起有助于计量属性正确和有效实施、控制会计计量风险的一整套执行机制,即制度保障体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创新是对现有研究不足的弥补或突破。创新不可能凭空而来,任何研究都必须建立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现有研究状况的梳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论文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新线索,使相关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可以为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丰富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在规范研究方面
  1.早期有关公允价值的研究
  由于公允价值最早是法庭在对公共事业的收费费率的确定基础的案件进行判决时提出的,所以,最早对公允价值展开研究的是法律学界和经济学界。弗洛伊(Floy,1920)认为,作为一个用来确定合适的收费费率的基础,公允价值的确定取决于在为赚取收益所提供的服务中使用的财产的价值,而不是该事业单位的所有财产的公允价值,这是因为,所有财产中的一部分是为了未来扩张、获利而持有或者为了其他不相关的目的而使用的。鲍尔(Bau-er,1924)认为,公允价值能够有效控制公用事业的收费费率,并且公允价值的确定必须基于企业财产的原始成本或者重置成本,而不能基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样才能摆脱“收费费率取决于财产的公允价值,而财产的公允价值又取决于收费费率”的循环。另外,鲍尔还认为,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在企业财产的原始成本或者重置成本的基础上根据物价水平和使用情况做一些公允的调整。格莱泽(Glaeser,1935)评述了美国各地法院在判例中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和一些法官对公允价值的观点,认为美国高等法院越来越重视公允价值的使用。迪特默(Dittmer,1939)认为,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一个要素,营运资本必须在公共事业确定收费费率基础时加以考虑。黑尔(Hale,1939)考察了公允价值在1898年至1938年间的发展与应用历程,并认为公允价值逐渐地从“基于价值确定收费费率”演变成了“基于收费费率确定价值”。
  2.公允价值的广泛研究
  “公允价值”这一术语被提出之后,会计学界对它的关注还比较少,直到20世纪90年代,会计界才开始广泛研究和初步运用公允价值。巴斯和兰兹曼(Barth and Landsman,1995)认为,在近似完善和完全的市场条件下,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所有价值相关的信息,利润表所提供的信息已经不再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且与管理技能相关的无形资产、资产协同效应或者期权完全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然而,在现实经济环境下,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无法完全反映所有的与价值相关的信息,并且计算出来的利润也潜在地具有价值相关性。此外,巴斯和兰兹曼还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公允价值观点:进入价值、退出价值和在用价值。他们认为,在用价值能够最好地反映与每一个资产相关的总的公司价值,但由于其主观性本质,它的估计需要使用到私有信息,这个计量可能难以实施。于是他们建议,FASB应该关注退出价格,因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关注公司已有的资产而不是要获得的资产。巴斯(Barth,2006)指出,反映当前经济状况和最新的未来市场预期的资产和负债计量模式能够产生更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因而应该在会计准则制定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公允价值,这同时导致了财务报告中有关未来的估计信息不断增加。沃尔顿(Walton,2006)认为。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学术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以往研究的成果借鉴与局限性
第三节  研究逻辑框架
第四节  研究约定

第二章  公允价值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第一节  公允价值的思想渊源——“公允”和“价值”思想
一、“公允”思想
二、“价值”思想
第二节  公允价值运用的先导——市场价格的运用
第三节  公允价值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公允价值在中国的引入与应用
第五节  公允价值历史演进的启示

第三章  劳动价值学说与公允价值的本质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产生与伟大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产生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伟大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对价值的科学诠释
一、价值的内涵
二、价值的决定
第三节  公允价值对劳动价值学说的背离
一、公允价值内涵对劳动价值学说的背离
二、公允价值确定对劳动价值学说的背离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四章  市场效率与公允价值确定
第一节  市场效率理论
第二节  公允价值确定的市场基础
第三节  市场效率与公允价值确定的失真
一、公允价值的市场效率悖论
二、市场效率与公允价值的基础性失真
三、公允价值基础性失真的危害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五章  人的行为假设与公允价值确定
第一节  人的行为假设
一、“有限理性”假设
二、“经济人”假设
第二节  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判断
第三节  人的行为假设与公允价值的失真
一、有限理性与公允价值的行为性失真
二、“经济人”假设与公允价值的违规性失真
三、公允价值的行为失真和违规性失真的危害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六章  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利经济后果及其检验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假说发展
一、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二、增大了财务报告的波动性
三、增加了审计的复杂性
四、引发了顺周期效应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与说明
三、研究模型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回归结果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五、研究局限性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公允价值改革方向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会计计量的改革方向
一、改革“公允价值”概念,正确进行本质定位
二、可接受价格和估计金额的运用
三、建立一套有效的会计计量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