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把苏伊士运河称之为“东方伟大的航道”。
自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交通上的地位变得非常重要。它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西欧与东亚间的航程。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0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米。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
苏伊士运河如此重要,引发苏伊士运河战争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1882年起,英国在运河地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将近10万军队。二次大战后,埃及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但苏伊士运河为英、法运河公司把持,每年从中攫取巨额利润,成为埃及的“国中之国”。
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胜利后,掀起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54年10月,英国被迫同意于1956年6月13日前将占领军撤出运河区。埃及于1955年9月与前苏联、民主德国、波兰签订贸易协定,购买前苏联等国的武器装备,引起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强烈不满。
1956年7月,英、美发表声明,撤回1952年允诺的就埃及建造阿斯旺高坝工程提供的7000万美元援助。接着,世界银行也停止贷款2亿美元给埃及的计划。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颁布“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命令”,以便将运河航运收入作为建造阿斯旺高坝的款项。
英、法担心运河关闭后,海湾与西欧之间的石油运输线被切断,于是首先冻结了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运河公司的基金。英、法、美三国发表联合公报,主张苏伊士运河“国际化”,并提出召开24国参加的伦敦会议,遭埃及拒绝。随后,美国、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伊朗和瑞典组成的“五国委员会”对埃及施加压力。同时,英、法煽动几百名外籍职员离职,但埃及领航员成功保证了航运畅通。1956年9月,英、法、美召开伦敦会议,决定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