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6月14日晚上9点,黄浦江上暴雨如注。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内举行的鸡尾酒会上灯火辉煌、灿烂夺目。
年轻有为、风流倜傥的少帅张学良,作为张作霖麾下的镇威军陆军中将兼东路军总司令,率领东北军三个加强旅的士兵,沿着津浦路经南京,首次抵达江南重镇——上海。
是夜,为了欢迎张学良抵沪,美国领事馆的三层小楼里贵客如云,女眷纷至,屋外的倾盆大雨并没有冲淡厅内欢愉的气氛。当晚,在鸡尾酒会过后,美国领事又在三楼的舞厅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拉丁舞晚会。鸡尾酒和拉丁舞会,只是当时上海繁华夜生活的一个侧面。
从少年时代起就在青年基督教会接受过洋派熏陶的张学良,此刻礼仪得体,风度翩翩。事实上,跳舞、游泳、高尔夫球,他无不精通。这一夜,他尽情地舞蹈,体验着夜上海的别样风情。
这是有据可查的张学良与上海的第一次交集。此后十年,他多次莅临上海,在多家夜场留下了潇洒的舞姿。其中,于1932年开业的百乐门舞厅——号称“远东第一乐府”,是张学良的最爱,是他每来上海的必去之处。
张学良代表了当时年轻的中国精英阶层:有过西方教育背景,熟悉西方舞蹈音乐,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是夜上海的舞池里最耀眼的中国人,他们所纵情的时刻,也正是夜上海最为繁华的时代。
自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伴随着西方娱乐方式的传入,夜店文化在上海渐次萌芽,掀开了中国夜文化的辉煌篇章。
中国古人并不缺乏娱乐精神。歌妓和歌妓文化,一直是中国古代夜晚娱乐的重头戏,据说东汉时期的一位贵族养了上千名歌妓。歌妓的才艺都很出众,歌唱、舞蹈、乐器样样精通,能给人带来丰富的视听享受。我国十大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记录的就是南唐官员韩熙载家中歌妓表演和宴客的场面。
宋代废除了以往的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人们活动的时间延长了和范围扩大了,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喝酒品茶,观看各类表演,热闹至极。
但由于受制于各种软、硬件条件,也拘泥于娱乐的理念,中国古代夜生活的发展,与今天人们理解的夜店,还相去甚远。在西方文明没有到来之前,东亚大河流域的夜晚,仍然是沉寂的。
1865年12月18日,上海南京路正式点燃了煤气灯,灯光第一次照亮了中国城市漆黑的街道,市民流连忘返,当时的报纸记载云:“租界中地火如林,夜游无须秉烛”。1882年,英租界成立了英商上海电光公司,电灯开始逐步取代煤气灯,上海作为“不夜城”的历史就此开始。
“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最分明,也最叫人兴奋。暮霭挟着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
这是作家茅盾在《子夜》一书中所描写的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一
“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烤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
这正是夜色中的上海,中国的安乐窝。
现代化的电灯照耀之下,酒吧、舞厅、爵士乐、洋酒、俄罗斯舞女、菲律宾乐队……相继出现在夜上海的舞台,把一种全新的夜文化理念,带给了刚刚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于是,在那么一些日子里,在华灯初放的时刻,在从百乐门舞池荡漾开的丝丝缕缕的轻歌曼舞中,人们不无惊讶地看到了风流倜傥的少帅张学良、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夫妇等人,在舞池中旋转的舞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