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摸石过河与路径依赖
摸石过河是一种比喻,它既可以指一种在没有桥,也没有路线图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没有现行理论情况下实践先行的做法,也可以指一种做事的渐进方法,石头摸到了,向前走一步。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摸石过河已经过时了,因为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石头已经摸不到了。事实上,作为一种实践先行的做法,摸石过河永远是需要的,因为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有现成理论的指导,况且理论本身也是来自实践的。中国的改革包括行政体制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实践,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提供指导,这就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摸索。我们不能因为没有桥和路线图就不过河。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摸石过河所体现的一种实践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未来的改革还需要摸石过河。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总是靠摸石过河,因为摸石头毕竟有种盲目性,摸不到了就得停下来,这里至少就有巨大的时间成本问题。此外.再摸到的石头也有可能指引你不是往前走,而是往后走。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产生理论,产生过河的路线图,否则我们或许到不了彼岸,或许最后又会回到此岸,或许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到达彼岸。在这里,理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路线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理论的创建要求我们打破框框,在自身的实践上进行理论的提炼和突破。
摸石过河作为一种渐进的方法,几乎成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唯一的路径选择。这是由这一路径的优点导致的。这一优点在于,由于渐进的方式是在维护原有制度、政策、做法等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所做的小步修正(通过这些小步修正的不断积累,或改良或最终改变原有的制度、政策等),没有政策上大起大落的变化,因而可以保持稳定。但这一方式的缺点是会增大实施成本和延长时问成本。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初始的路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未来的制度变迁。渐进方式是我们的初始路径选择,问题在于,随着改革带来的成功,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种“渐进路径的崇拜”,为了求得稳定而一味采取渐进的方式而不考虑其他的方法,以至于忽略了这一方法的缺陷,造成一些改革进展缓慢,并形成了越来越强大的阻力。采用渐进方式的一个考虑是保持稳定,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这种考虑也是对某种利益的迁就和容忍。
(四)系统思考与整体推进
正如前面指出的,行政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它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一起支撑了国家的治理体系。因此,行政体制的改革需要把它放到一个更大的系统中去加以思考。系统理论指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一部分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使系统产生贝塔朗菲指出的整体效应,也就是“整体应当大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就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显然体现了一种系统的思考。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①。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互动想获得的一个整体效应就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并使国家的治理能力得到提升。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