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岛实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soci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s under new-type urbanizatio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66248
  • 作      者:
    杨善民,史伟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青岛实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结合108个具体案例,从社会学视野观照青岛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回答了许多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城镇化以及近年来中国农村变革所存在的疑问,以期能给正在被相似问题、矛盾和冲突困扰的其他地区以及关心中国乡村现代化、城镇化发展的学者、官员带来启示和启发。

展开
精彩书摘
  青岛实践的背景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青岛”与“农业青岛”在空间上是比较分明的,工业和工人在城市,农业和农民在农村。工人和农民的劳动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范围均明显不同。
  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在政府及市场的双轮推动下,二元分离的社会正在趋于融合,城市和乡村的分界线已逐渐模糊。城市型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正在取代乡村型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新的交通和通信方式把城乡紧密联系在一起。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都很少迈出村庄地界的传统农民,开始走村串户,频繁地往来于城乡之间,买卖商品、交换信息、议论时政、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走亲访友……
  青岛农业已经基本完成从传统的农耕方式向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其主要标志是现代设施农业的大量出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基本普及,农业生产、销售过程中信息化作用的日益凸显,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生产上下游服务体系的逐渐成熟等。
  青岛农民正在“市民化”。农民市民化是指农民身份的转变,既包括外在形式上的转变,也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精神状态、社会心态等内在本质的转变。在青岛,农民市民化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政府对其进行职业培训,促使其与市民一样同工同酬同待遇,从而使农民转变为市民。这从青岛港的案例中即可窥一斑。二是对仍在务农的农民普及基础教育,进行职业培训,对设施农业进行补贴,促使农民技术化和现代化。三是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各种社会保障水平,改造农村居住生活环境,促使青岛农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现代化。
  青岛乡村正在快速城镇化。农业的工业化、现代化,农民的市民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完成,促使青岛乡村快速走向城镇化。近年来,青岛的城镇化率一直领先全国。传统的中国乡村,只有农民、农民身份的手工业者、小商人和乡绅;城里居住的则是官员、军人、工人、手工业者、商人、店主和店员。而现在,青岛的城市和乡村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乡村除了有农业生产经营者外,还有工人、手工业者、商人、雇员、投资者、城市的退休者;城市里,除了原有的社会群体外,还吸纳进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农村的“新一代农民工”或“现代产业工人”。
  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形态的转变,必然要求社会建设和管理方式的调整。
  “社会建设是按照社会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规划、有组织的行动,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福祉,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①
  基于此,青岛社会建设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从改善民生着手,加快农村社区化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扩大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功能,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及信访工作,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青岛实践的价值
青岛实践的背景
青岛实践的特点
青岛实践的成效
青岛探索创新的价值

第二篇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特色
科学高远的世界观
统筹兼顾的辩证法
青岛新型城镇化的总指针

第三篇全域统筹,带动城乡一体化
青岛城乡关系的演进及一体化挑战
以城带乡,城乡相互促进
青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战略

第四篇分类整合。有序推进农村城镇化
小城市培育:为城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分类整合,梯次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积极稳妥地进行农民欢迎的合村并居

第五篇从管理到服务,全面打造宜居、幸福社区
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建设生态文明社区
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提供多样化便民服务

第六篇以人为中心,让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比国家要求提前9年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
政府买单,居家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
率先医改,实现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全体农民
实现困难居民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
建立物价联动机制
扶持农民创业就业
创新金融服务,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促公交下乡,山路变通途

第七篇从革命到建设,持续强化党的核心与引领作用
维护公平正义:党在农村中的核心作用
农村党建创新:回答四个如何办
强化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落后村的改变之路
政府下乡:村干部“半公职化”
政策下乡:促进农村社区快速发展
能人治村:带动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本土化特色:村级治理的制度化密码
包容与介入:破解家族纷争的两把钥匙
公平公正:基层选举保党规国法不保人
参与式发展:公众与社会组织的担当
挂牌联户: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第八篇新型生产力驱动农村社会进步
从手工中国到机械化的中国
诚实劳动、创新劳动:乌鸡变成金凤凰
一村一品:小策略,大工程
土地流转:在原则和弹性之间
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引领高科技农业发展
发展园区经济,理性农业开始起步
构筑食品安全屏障,农药统购统配
工业资本上山下乡:助推农村生产力

第九篇政经分离,引导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
当今时代还需不需要村级集体经济?
如何保持村级集体经济活力?
率先进行产权改革,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第十篇创新群众工作,构建多样化沟通机制
网络沟通:跟上时代的脚步
“三民”活动:接受市民监督和评议
“四日合一”:建立基层社会沟通平台
听百姓说事:建立民情走访机制
“一线一站一联动”:书记24小时不关机
社区报:搭建社区事务沟通桥梁
重开“小喇叭”:老广播,新用途

第十一篇以法治化编织农村社会新秩序
拆建分离:平衡各方利益,保障社会和谐
征地拆迁: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在全国率先试行村(居)财务集中核算
率先建立农村“三资”台账制度
集体经济改制:集民智、顺民意
人性化信访:维稳与维权并重
“四级联调”:协商协调,瞻前顾后
“说理式执法”:融合法、理、情
为打架算成本:遏制小争执变刑案
立体化治安: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风险评估制度:提前化解社会风险
社会管理:在执行层面,细节决定成败
建设和谐社区:搭建安居平台

第十二篇社会复兴让农村充满生机与活力
“五化”革命:照亮新农村
“现代”革命:实现人的现代化
多方推动:纯农社区恢复活力
文化苏醒:助地方社会复兴

第十三篇挑战与展望
长期的挑战
未来发展展望
个案目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