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访与治理: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纪念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40070
  • 作      者:
    张宗林,王凯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信访与治理: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纪念文集》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将现代社会的科学、民主、法治的精神,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公共理性,贯穿到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当中。就未来而言,信访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突破。信访作为我国珍贵的制度资源,是我国既有的自下而上治理系统,是我国完善自下而上治理系统的突破口,也是倒逼各项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工具。
  《信访与治理: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纪念文集》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精神,以“信访与治理”为主题,从治理视角探讨当前信访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涉及信访与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并探讨当前信访与社会矛盾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实践创新。《信访与治理: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纪念文集》集合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精彩论作,《信访与治理: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纪念文集》的出版有利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创新“信访与治理”理念,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信访与治理: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纪念文集》:
  从更为宽泛的角度来理解,治理意味着一种新的政治秩序,涉及国家、市场和社会关系的重构。治理强调多权力中心以及各权力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各种各样的个人、团体——公共的或个人的——处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各种相互冲突和不同的利益可望得到调和,并采取合作行动。这个过程包括授予公认的团体或权力机关强制执行的权力,以及达成得到人民或团体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的利益的协议”。善治则是关于良好治理状态的描述,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1992年公布世界银行年度报告《治理和发展》时,治理的概念才在中国学术界出现。从那以后,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法团治理,一些政治科学家开始采用善治概念。一些中国学者将治理和政府区别开来,前者指的是所有的公共管理活动,后者指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活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戴长征教授认为,治理的话语有可能引发一场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范式的革命。这是因为治理概念包括以下观念:权力的多元性、多中心、回应性、公开性、透明度、正义及效率,因此有益于市民社会的构建。
  俞可平把治理定义为,“在一个概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以增加公众的利益”。认为治理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依靠的是合作网络形成的权威。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至少要实现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的公共秩序。他重视善治理论,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或政府与市民之间有良性合作。善治可以确保人们有足够的权力和权利来参与政治。俞可平建议用这套评估标准来测量良好治理: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感、法治、反馈、效率、秩序以及稳定性。
  俞可平也强调民主与治理之间的联系。善治必须是民主的。“关于善治,很重要一点是,人们有充分的权力和权利来参与选举、决策以及监督政府。很显然,只有在民主的条件下,人们才能有权力和权利。因此,善治和民主在此重叠:没有民主也就没有善治,反之亦然。在极权政体下也许有好的政府,但是绝不会有好的治理,因为没有一套起作用的民主机制。”极权政体也许会实现善治,但是只是在有限的几个方面,然而民主能导致最优治理的形成。极权政体能保持从上至下的视角下连贯且一致的公共政策,但是会缺乏社会资本和民主代表以及缺乏责任感。
  张慧君和景维民也是从多元主体的关系角度来理解治理的,认为国家治理模式是由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相互耦合所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制度结构模式。他们强调了政府在治理中的作用,它作为唯一合法性强制主体,提供法律和各种博弈规则,为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平稳有效运行创建了一个基本的制度环境。林尚立也认为,国家治理的主体是政府,有效治理国家就必须建构一套有效的政府体系。
  另一些学者则主要从公民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讨论治理,他们把对治理的提倡视为强化社会力量的契机。郑巧和肖文涛强调多中心治理的理念,认为协同治理的关键在于促进公民社会的不断发育,推动公民社会的自主性和多元化发展;并且,政府应向公民社会组织分权,将政府所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协调性工作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去。
  ……
展开
目录
序言
自序
纪念篇
新阶段·新理念·新体制
——写在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之际
见证与思考:纪念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
信访立法研究
——推动信访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
提前在10公里处准备
——发挥“社会矛盾指数”的脉案作用
信访指数:开启以信访数据评判社会风险之先河

理论篇(上)
全面准确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如何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
信访改革视角下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
当代中国治理的边界与评价标尺

论篇(下)
现代政府治理理念与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法治保障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规范公权力
怎样理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略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实践篇
推动信访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的探索
——关于广东省信访立法的思考
群体性事件治理的路径选择
危机学习能力建设:公共治理视角的思考
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度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基层信访矛盾预防化解对策探讨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