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选编.第三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618055
  • 作      者: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选编(第3辑)》收录的是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1日期间完成的部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最终成果提要。这期间,共有234项市社科规划项目完成研究。我办以这些规划项目最终成果转化应用情况为依据,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规划项目进行了遴选:1.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2.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或被厅局级以上党政机关参考采纳的;3.集中鉴定等级为优秀的重点规划项目成果;4.被市社科规划项目《成果要报》采用的规划项目成果;5.紧密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实际,对决策和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的项目优秀研究成果,共选出71个项目成果。我们按照各课题组自愿参加的原则,通过其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向项目负责人发出了约稿通知,共收到参选成果43项,最终有36项规划项目成果简介收录到本辑中。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北京农产品流通的模式
  在北京农产品流通模式问题上,研究发现:当前,在北京相对比较完善而且成功运用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有批发市场主导模式、龙头企业主导模式、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和农超对接模式等。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和缺陷不足。总体来说,北京农产品流通模式呈现多样性、交叉性的特点,但批发市场主导模式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多样性是指目前在国内流行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北京都客观存在,交叉性是指不同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北京市场会同时表现,同一企业或机构会同时成为不同模式的载体。
  (三)北京农产品的批发市场
  在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问题上,研究发现: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市场体系,满足了市场总量需求并辐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形成三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聚集区,多层次、多方位、多功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格局已经形成,较好地覆盖了北京各个区域上的农产品交易流通的需要,各有侧重,各有分工,市场格局稳定,相互支撑和互为补充的作用明显。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集中在近郊区,部分骨干市场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这些市场外迁的压力不断增长。市场农产品经营主体多元化,但交易方式单一。批发市场管理机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缺乏规范化。由于缺乏完善的批发市场法律制度及政府支持政策,批发市场尚未实现现代化,产品流通成本和损耗较高,冷链物流和质量信息可追溯制度尚未建立,消费安全也难以充分保障。
  (四)北京农产品的零售终端
  在北京农产品零售终端问题上,研究发现:农贸市场是大众消费的主要场所;超市是零售终端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早市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其建设却易被忽视;社区规范菜市场是最便民的零售终端;网络直销是新兴的零售终端形式。家庭收入、农产品价格和质量安全性以及购买的便利性是影响消费者选择不同农产品零售终端的重要因素,其中,家庭收入和购买频次与消费者选择超市这种业态显著正相关,家庭人口则与其显著负相关;而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消费者选择不同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影响已不显著;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因其自然属性不同,适宜在不同类型的零售终端销售;而不同的零售业态,具备不同的竞争优势,多种类型零售终端均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关于蔬菜“最后一公里”①不合理加价问题,研究发现:其原因既不是批发商或零售商的市场租金过高造成的,也不是流通环节过多所致。而在于:第一,在现行的流通过程中往往将蔬菜的包装物记入蔬菜重量,这种不合理计价方式直接抬高了蔬菜二级批发商加价幅度;第二,在讨论蔬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时,往往忽略了批零差价的根本问题即量价关系问题,因此蔬菜“最后一公里”问题被严重高估。
  (五)农产品流通的协调机制
  在农产品流通协调机制问题上,研究发现:农产品流通协调机制是指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各主体为了获得利益而参与其中,并通过利益的分配来协调各主体自身和相互的行为和关系的过程。我国农产品流通协调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是,形成“组织-合约-技术”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其中,组织是基础、合约是纽带、技术是动力,它的运行是“组织-合约-技术”三者动态影响的过程。我们认为,批发市场主导的组织模式、农产品流通合约履约的外部性和农产品流通技术的演进方式等问题,对我国农产品流通协调机制产生着重大影响。
  ……
展开
目录
哲学学科
马克思的“新哲学”“新”在何处?
世纪之交的西方哲学价值观研究
天人和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境界

科社·党建·政治学学科
滞京高校毕业生群体现状与治理对策
经济外交与外交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

经济·管理学科
医患关系的经济学研究
北京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协调机制研究
北京金融产业集聚效应研究
“绿色北京”视角下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研究
北京市CBD企业知识员工“过劳”状况研究
北京商务中心区东扩后产业布局与发展研究
北京市农林生物质能源发展模式和布局研究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瓶颈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政府会计体系的政府部门行政经费运行与管理研究
北京市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构建与地区差距测量
北京动画产业链构建研究

法学学科
北京城市应急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意表达职能作用研究

教育学学科
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汉语教师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优秀教师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研究

社会学学科
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实务
京郊农村社区工作模式探究
政府购买服务与民间组织项目化运作机制之研究
戏剧文化在人文北京建设中的作用

城市学学科
首都跨界水源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新探
西城区空间承载力及功能协调研究

历史学学科
明清时期北京书院研究

语言·文学·艺术学科
北京话与普通话语音差异的调查研究
20世纪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综合学科
志愿精神与奥运会志愿服务研究
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世界城市与北京社会建设研究
北京城乡居民社会心态动向研究
国外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调查及对我市的启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