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4(第18辑)》:
马克思忠实的“学生们”都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寻求发展马克思科学和政论性的思想。当然,工人阶级夺权之路和真正社会民主的实现(在马克思原初的意义上这就是共产主义)可谓“路漫漫而修远兮”。20世纪那些革命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苏联、东欧往往和以下词汇相联系:专制主义、个人极权和知识、文化领域的高度政治化、大清洗和非法制化。与这些特征相关联的并非社会主义,更多是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现在,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者在许多方面都被迫放弃国家权力,或者用更为间接的方式追寻社会主义。因此,人们必须理解马克思意义上任务的复杂性。而在当今社会,能够真正认同、欣赏马克思原初贡献(即将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整合成一个强有力的完整理念和实践体系)的人们正在增长。从这层意义上说,马克思在今时今日愈发强烈地冲击着整个世界,他真正的遗产不仅是必需的,也是人们需要不断追寻的。
韦贝尔指出,理论不应生搬硬套,马克思的某些观点,现今不仅丝毫没有失去其自身价值,而且是我们时代急需的精神财富及应当奉为圭臬的理论指导。人们应当吸取过去社会主义运动分裂的教训,无论马克思的假设是否正确,其理论观念不可能也不应当简单地生搬硬套到现实、后工业社会和“混合经济”上来。同时,作者认为应强调这点:马克思把革命理解为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他不同于巴枯宁,不准备也不呼吁革命。“彻底摧毁”和“剥夺与重新分配”不是马克思的思想,他给出的是完全相反的劝告。马克思在晚年认为应当将斗争与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工人阶级本身的发展水平联系起来。所以,从这点上看,马克思坚决反对所谓兵营式共产主义,但他也认为在集体组织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消除私人所有制的矛盾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韦贝尔还认为,马克思成功预言了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变革,即为应对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断裂,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价值观。在努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重点在于个人福祉。而大多数国家近10年来的自然资本总量(人均也不例外)都出现了萎缩之势,但国内生产总值(GDP)却出现了增长!这一研究表明资源遭到了过度蚕食,出现枯竭,人类的经济活动已超越了自然界所能承受的范围。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证实了马克思的预言,即金融投机、金融信贷泡沫的膨胀、“虚拟资本”都是相当危险的。危机令众多知名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开始思考并谈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一场制度危机,并承认这场危机令人们对现有制度是否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借用马克思的思想来形容如今的现实:引发最大争议的,仍是占主导地位的供需规律与社会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