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4)No. 2,流动时代下的安居.(2014) No. 2,Settling down in the mobility er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9097
  • 作      者:
    廉思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廉思,男,北京市人,教授,全国青联委员,法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首批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首批入选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管理、青年发展、社会运动等。

    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北京青少年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委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蚁族Ⅱ――谁的时代》《工蜂――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等作品,引起社会持续关注和深入探讨。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先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北京高校优秀辅导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科研标兵”“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流动时代下的安居(No.2 2014版)》是青年蓝皮书的第二本年度报告,旨在关注中国青年——特别是城市青年的住房问题,全景展现当代城市青年的住房现状,并从多个角度深度剖析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历史渊源、现实特征、形成机理并指出解决途径。《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流动时代下的安居(No.2 2014版)》的编著力求客观、权威、通俗,兼具学术性、实务性和资讯性,既适合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研究参考,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流动时代下的安居(No.2 2014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城市青年的住房困境与居住策略,分类探讨了居住自有性住房者、与父母亲戚同住者及租房居住者所面临的住房难题;第二部分为专题篇,宏观立意,在理论与政策视野中综合阐释当代中国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第三部分为实证篇,中观着眼,以丰富翔实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聚焦特大型城市青年住房问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形成机理及潜在影响;第四部分为座谈篇,微观切入,通过对质性座谈资料的梳理与分析,力图呈现中国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感性维度。
展开
精彩书摘
  2.“绝对高”还是“相对高”
  客观来说,对房价问题要分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来看待。特大城市中的青年群体很清楚,“对于一线城市,优质资源的集中必定导致资本的高度集中”,也就导致包括房价在内的生活成本的提高,纵观世界各国,纽约、东京、莫斯科等大型城市房价绝对值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绝对房价高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青年群体“面对经济客观规律,基本能够接受住房价格的合理性上涨”。然而,就住房的相对价格来说,一方面,近年来住房价格的非理性增长幅度超过了城市青年的可接受范围,“相对价格的上涨使得早一年买房和晚一年买房的人群分化成为两个层次”,这种压力迫使青年群体买房的意愿更加急迫,从而陷入更深的住房焦虑或作出恐慌性购买决策;另一方面,房价收入比的持续上升意味着青年群体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自身收入承担住房支出,而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又进一步加剧了不平衡心态。因此,事实上是住房的相对价格过高激化了青年住房矛盾,而青年群体期望控制的并不是住房的绝对价格而是相对价格。
  (二)住房与人生规划
  1.住房与婚育规划
  访谈中,大部分青年表示其婚育规划会因无房而推迟,主观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独特的住房观念和家文化传统仍然深入人心,住房在青年生活中的角色不完全是生活必需品,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直接与青年群体的婚姻和生育计划相关,“结婚必须有房”“生子必须有房”成为残酷的社会现实;客观方面,在一线城市,住房与户籍、教育等问题直接在制度上挂钩,大多数情况下,不买房就没有户口,也就无法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从而影响其结婚、生育等决策。课题组数据调查也表明,无自有住房青年的未婚比例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有自有住房者,有位京籍青年甚至表示,“父母说,他们对我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去死,这样我就可以继承房子结婚了。这让我很难受,也很惭愧”。
  2.住房与职业规划
  访谈中,部分青年群体表示,迫于住房带来的经济压力,他们不得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舍弃与其兴趣爱好相关的工作机会,而去从事不喜欢或不合适的职业和岗位,“喜欢美术的不能去画画,喜欢文学的不能当作家”“从事的工作不喜欢,喜欢的工作不能从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了青年群体乃至整个民族的创新力,导致社会活力下降。此外,工作地点和住房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城市青年工作的选择,有个别青年表示,因为不愿意频繁更换居住地点,通常只在离家半小时路程的范围内找工作。此外,购房资格与五年连续社保和纳税证明的关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群体的职业选择。
  3.住房与居留意愿
  住房是青年群体的根,是其在大城市中拥有空间存在感的来源,而长期看不到有效解决住房问题的希望,使得去留选择成为一个现实问题。青年群体在此问题上意见趋于分化,一种典型观点是,“如果真的不能在大城市立足,不能拥有一个长久的居住场所和安稳的生活,不如早点离开,去适应新城市的生活”。不少青年回二、三线城市发展后,生活品质有明显提高,访谈中有青年提到一个典型案例,其同事卖掉了北京通州的一套房回西安买了四套房。另一种代表性观点是,大城市集中了优质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发展机会,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只要努力就有希望,这种不确定性给青年带来期待和努力的目标,在大城市拼搏,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是为了给下一代更好的基础。总体来看,城市青年往往“给自己5-8年的时间来拼搏以赚取一套大城市住房的首付”“如果到40岁仍然看不到希望”,半数以上的青年会选择离开大城市。
  ……
展开
目录
总报告
1 守望理想妥协现实
一 当代中国城市青年的住房困境与居住策略
一 中国城市青年住房的三个现实困境
二 中国城市青年的居住策略
三 中国城市青年住房问题的六个再思考
四 结语
2 特大城市青年人才的住房现状与问题
——来自北京的调研与思考
一 关注青年人才住房问题的意义与重要啦
二 北京市青年人才住房现状
三 青年人才住房状况的影响因素
四  青年人才租房问题的形成及原因
五  国内外对租房市场的管理经验
六政策建议

专题篇
3 市场和经济转型视角下的青年住房问题
4 场域一惯习视角下城市青年住房行为分析
5 中国特大城市青年住房政策分析

实证篇
6 先赋因素与自致因素:社会分层视角下城市青年住房获得机制研究
7 结婚是否一定要买房?
——住房影响婚姻决策的机制探究
8 何去何从:城市青年住房与居留意愿研究
9 人力资本与政治优势
——对青年住房不平等现象的分析

座谈篇
10 特大城市中青年住房问题的感性维度
——一个质性分析
11 青年住房问题座谈会之
——私民营企业青年职工专场
12 青年住房问题座谈会之二
——国有企业青年职工专场
13 青年住房问题座谈会之三
——事业单位青年职工专场
14 青年住房问题座谈会之四
——青年公务员专场
15 青年住房问题座谈会之五
——外资企业青年职工专场
Abstract
Contents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