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县域经济与社会:土地改革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5119
  • 作      者:
    邹力行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邹力行,江西籍.20世纪70年代下乡当知青,1977年高考恢复后上大学;1982年毕业后在中央部委工作,曾任国务院某研究室处长;90年代留学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美利坚大学,任职世界银行:2003年回国,就职国家开发银行.2008年被聘为世界经济论坛理事;现任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理事。长期从事经济政策研究,主要涉及国际金融、技术经济、农村问题。写过若干调研报告,参与起草中央有关文件和有关领导讲话稿,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过一些文章。近期主要著述有:《金融帝国:美国的发展与启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开发性金融与可持续发展》,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展开
内容介绍
  县域经济是以广大农村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深化县域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基层市场建设和社会建设,提升县域经济整体、综合、内生活力,是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思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变化很大,但问题也很多,成为中国经济的短板和改革的难点。中国农村处在变迁转型阶段,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的矛盾、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矛盾、加快发展与资源不足的矛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输血”与“造血”的矛盾,以及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中国农村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需要全社会贡献力量。20世纪70年代,我在江西老区一个贫苦山村下乡插队劳动,作为下乡知青,对农村有一种特殊情怀,几十年来一直把关注农村作为重要任务之一。近期,我把所思所想整理成章。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县域经济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中国县域经济是以广大农村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由于二元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和金融管理体制的缺陷以及历史原因,中国县域经济“三农”问题比较突出。高度重视和发展县域经济,大力提升县域经济内生活力,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一、县域经济现状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广大农村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截至2011年底,中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53个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外);县域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为868.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90.44%;全国县域内人口总数达8.8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5.72%;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24.1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1.04%;全国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为27590元,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78.43%;全国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万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5.07%①。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中国最基本的政治经济区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从全国看,县域经济的主体基本上是农业、农村和农民,夯实和壮大县域经济对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县域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中国的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中国农民所创造的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模式,在改造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上,取得显著成绩。县域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宏观态势一样,进入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化和体制改革深化,农民收入来源市场化、多元化和非农化的趋势明显,农民收入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农村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变化。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由于中国县域经济地属于大面积的落后的农村区域,传统体制和几千年自然经济格局的烙印比较深,长期积累下来的生产力发展方面的城乡差别,以及中国在工业化初期所采取的大量提取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惯性作用,再加上政策上的偏差,使得县域经济处于相对的弱势和无力,“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状况困扰着大部分的县。目前,县域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和比较之下,县域经济在多重转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和特殊,“三农”问题更加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中国人多地少,2.6亿农户户均仅有0.41公顷土地,户均耕地不到7.5亩,是典型的小规模经营,加上农产品产出有限,价格低迷,因而农业效益较低。在中国,老老实实按自然规律生产食物不但发不了财,就连生存都很困难,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种粮食的投入产出之比已经趋于零,甚至是负值,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农业效益低,局部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市场不确定性风险,进一步加重了农民收入的脆弱性。1997年农民人均来自农业的纯收入仅为1268元,1998-2006年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连续9年还低于这一平均水平,2007年起逐年增长,至2011年为1897元。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县域经济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一、县域经济现状
二、县域经济问题原因
三、加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
四、小结

第二章 加强县域治理能力建设
一、县域治理情况
二、县(市)政府体制改革思路
三、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思路
四、村级治理改革思路
五、乡村变迁与变革
六、小结

第三章 进一步完善“耕者有其田”保障机制
一、土地问题的严重性
二、优化国家土地管理结构和体制
三、优化农村土地管理结构和体制
四、建立“耕者有其田”的市场运行机制
五、案例研究:台湾地区土地改革
六、小结

第四章 土地权利关系分析
一、土地权属问题
二、土地投入市场前后的形态和产权
三、土地使用权物权化的可行性
四、土地使用权物权化的方法
五、土地使用权物权化的效用分析
六、小结

第五章 土地金融市场建设
一、土地金融市场沿革
二、推动土地金融市场建设的出发点
三、国外土地金融市场启示
四、国内土地金融市场问题
五、土地金融市场建设思路
六、建立国家土地调控基金
七、小结

第六章 农业税取消利弊与对策
一、取消农业税的困境
二、取消农业税困境深层分析
三、化解思路
四、小结

第七章 乡村发展战略分析
一、乡村的含义和作用
二、乡村现状和趋势
三、乡村和城镇化的关系
四、促进乡村健康发展的战略思路
五、小结

第八章 新型家庭制造业与新型城镇化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新型家庭制造业特征
三、技术操作模式
四、运营管理模式
五、组织模式
六、“众投”融资模式
七、政策措施
八、小结

第九章 开发性金融促进新型城镇化
一、国际城镇化趋势和中国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化的战略性和历史使命
三、正确处理城镇化四个关系
四、积极探索中国城镇化发展新思路
五、开发性金融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六、小结

第十章 开发性金融支持石漠化生态治理
一、西南地区石漠化情况
二、开发性金融支持石漠化生态治理思路
三、晴隆县试点经验
四、小结

第十一章 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农业合作新思路
一、共同的选择
二、共同建立粮食物流新通道
三、合作模式和政策
四、小结

第十二章 国际乡村建设经验借鉴
一、美国县市发展规划
二、韩国新村运动
三、日本造村运动
四、巴西城市化
五、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