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你到底在想什么?》是一本讲述足球裁判故事的书。作者持有裁判资格证,在北京业余足球圈小有名气,和许多大牌职业裁判多有过从。本书的结构分为“何处惹纠结”、“科技梦魇”、“做比赛”、“蹴鞠之乡”、“态度为先”几个部分,既有图文并茂的足球场上的著名判例,也有从足球折射当下社会百态的思考。书中谈到了所谓“黑哨”问题,所谓裁判“搞平衡”问题,所谓“引入高科技”问题,从足球场上的江湖规矩与潜规则,到这项运动的未来,都有涉及。它不是裁判员业务教科书,也不是内部人士抖出内幕和爆料一味吸引眼球的书;它也有自己的“内幕”,也有自己的“爆料”,但都是一个足球裁判在足球场上与球员、教练乃至球迷做斗争的点滴心得与血肉体验。相信这些能够得到关心足球的读者的共鸣,或许这也是中国男足急需人手一册的书。
《裁判,你到底在想什么?》的结构还是以小见大,先从一些具体的判例入手,逐渐讲述一些比较大的问题,即从足球场折射出当下浮躁的社会,已经影响到人们失去他们想要追求的东西。本书会谈到所谓“黑哨”问题,所谓裁判“搞平衡”问题,所谓引入高科技的判罚问题,这些话题都是现在足球话题中比较吸引眼球的。关系到足球场上的江湖规矩、潜规则,乃至这项运动的未来。它不是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的那种裁判业务书,也不是一个足球记者抖出的内幕、爆料。它也有自己的内幕,也有自己的爆料,但都是一个足球裁判在足球场上与球员、教练乃至球迷做斗争的点滴心得与血肉体验。因此它是一本话题书,具有一点点深度和品位——读者对象是对足球有兴趣,且喜欢玩味的球迷。
何处惹纠结
我刚刚站在裁判的立场讲了一个小故事,貌似是想为这个饱受责难的群体辩解一番。但我更多的时候也是球员或观众,当目睹一场裁判因素很重的比赛时,哪怕我只是个毫无立场的酱油购买者,心情也会大受打击。九十分钟的前前后后,双方的付出实在太多,相比之下,裁判们的决定来得太过轻易,比赛凭什么就被这莫名其妙的一瞬间定下了基调?
不过,如果每遇争议都是黑哨作祟,那这项运动未免有点病入膏肓。又如果都归结为裁判水平不济,那只能说明人类真的创造了一个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顶级裁判们为了做好这件事已然竭尽全力。他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他们有合适的替代者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想先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一个道德、理论、视力、体能都没有问题的执法者,到底在足球场上面临怎样的难题。例子都是近年的高级别赛事,相关视频不难找到。
小胜负大判罚
很明显,通常一个进球就可以让球员激动得没个人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裁判们手握五六个球的价值却依然神情淡定。
虽贵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终归还是有人不喜欢的。比较主流的批评意见大概是来自篮球迷们:你们二三十人占着那么大的地方,有时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折腾两个多小时,最后竟然“什么都没发生”,只能靠轮盘赌决定输赢,这叫什么比赛啊?!的确,若不是痴迷者甚众,这现象恐怕只能被鉴定为“玩儿法有问题”,早早回厂大修去了。九四年世界杯落户美国,很多人都担心看惯了NBA的美国人会不买足球的账,但结果令人大喜过望。虽然该届赛事为了照顾欧洲观众的时间而将炎炎烈日留给了现场参与者,但球场上座人数仍然大幅推高了历史记录。本来嘛,一个东西的可爱与可恨之处往往如手心手背般你中有我,足球的魅力怕是也正得益于此:越困难的事情一旦做成,越令人癫狂。进球是如此宝贵,又不可预期,如同两支球队各自把半条命用纤细的小绳悬于空中,屏息而战。
虽然各种足球比赛每天都在世界各地踢个不停,但自然还是四年一次的世界杯最具感召力。我统计了新近南非世界杯上的一些数据,从中可以看出足球场上一个进球到底价值几何。从世界各地选拔出来的32强貌似实力不均,首尾夺冠赔率甚至能差上一千倍,但64场比赛却有16场平局、31场一球小胜,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三,而差距在2球以上的“大胜负”则只有区区8场。也就是说,在足球场上,所谓取胜,多数情况下仅仅意味着比对手多进一个球。
说是多进一个球,但你可别指望能看到5:4、4:3这样的大制作,能赏你个3:2就已经算是进球集锦了。由于进球少,在南非世界杯的全部64场比赛中,先进球的一方最终被逆转落败的只有可怜的3场。看来,说半条命有点太过谨慎,应该说敌人只要先进球,那么你基本上就只有半口气了。由此,我联想到经常有球员、教练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某场比赛一本正经地进行分析预测:“我觉得这场比赛关键还是要看谁先进球……”这样的废话有必要说吗?
由此,为了这命悬一线的进球,球员、教练,绞尽了体力脑汁;粉丝、媒体,倾注了无限热情。但最终,他们却常常将悲愤毫无保留地倾洒在裁判身上。人们不愿相信,却又一次次地发现,拴着球队的小命儿细绳就捏在裁判员的手里,你费了半天劲,成果往往不及人家一个恍惚来得痛快。
看上去,球员是球场上的主角,比赛是他们踢出来的,球也是他们踢进去的。但他们的要求显然不高,通常只需一个进球就可以激动得没个人样儿。根据前面列举的数据,这一个进球的确价值不菲,配得上欢庆一番。
那么,我们现在就大概数数,在貌似配角的判官们手里,到底握有几许价值。
越位:虽然看上去很多越位判罚并不致命,但一场比赛总有那么几次攸关得分。一次突然的直传斜插,或者一个站在进球路线附近的干扰队员,都是对助理裁判的严峻考验。换个角度,应该可以这样说:每场比赛,每个助理裁判手里都至少捏着一两个球的价值。
红牌:如今足球的战术体系太严密了,十一个人只需减少一个,问题往往就很严重,足以让一支球队下降两个档次。其余弟兄就算是打了鸡血,漏洞也是补不胜补,阵型怎么摆怎么别扭。当然,红牌也要看时间,出现在第一分钟还是最后一分钟显然对比赛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力。那么,一张七十分钟之前的红牌少说也有一个球的价值。虽说出现红牌的场次不在多数,但多数比赛都有疑似案例。
点球:同样,并非每场比赛都有点球,但几乎场场都有疑似,不信你就把哨子放在前锋们嘴里试试。比赛进行中的点球命中率高达九成,裁判员在这一个个疑似瞬间的决定直指胜负。现在的电视转播早已养成了一个好习惯:罚球区内一旦有人摔倒,就要插播几秒钟主裁判的跑动英姿,配以当事球员望眼欲穿的神情。
这还不算完,在现代足球中,有些场面是很惊悚的,它会把以上这些重磅炸弹结合起来。比如:一次神兵天降般的单刀赴会。首先,绝大部分单刀之前都会涉及到一次相当有难度的越位判断,也就是说,在大戏的第一阶段无论后防队员如何举手示意,助理裁判都要用他坚定的跑动向他们宣布:你们造越位失败了!之后,裁判最好盼着后卫不要追上来,或者守门员不要出击,或者前锋匆忙起脚将球打飞,否则,要命的场面就要出现了:进攻队员杀入罚球区,和防守队员不知怎么接触了一下就咣当一声倒在了地上!
在人仰马翻的几个人的带领下,全场乃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转向了主裁判,因为这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裁判面临两个选择,而这两个选择之间差距巨大:守方盼着他掏出一张黄牌,他们一部分人负责给裁判讲解前锋摔倒的虚伪性,令一部分则怒目圆睁地指着对手的鼻子质疑其人品;而攻方期待的则是红牌+点球,理由是守方在罚球区内“用可判为任意球或点球的行为破坏了明显的得分机会”。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这里外里一黄、一红、一点的大秤砣砸下来,比赛基本上就可以结束了。
裁判演绎的欧冠决赛
2006年5月18日,欧洲足坛一年一度的压轴大戏在法兰西大球场隆重上演。阿森纳、巴萨,温格、里杰卡尔德,亨利、小罗,他们是亿万目光的焦点,他们都企图主宰比赛,但从结果来看,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没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全场比赛,三大转折,实际上都在裁判员的一念之间。由于当时正值纪连海老师每天在百家演义清宫,我得以清楚地记住了这位主裁判:挪威人豪格。
上半场第18分钟,小罗巧妙直传,埃托奥高速插上,在罚球区线的正上方被出击的阿森纳门将莱曼伸手捞倒。随后,久利在中路跟上将球打入空门。事情发生得很快,但对裁判员来说,这几秒钟的内涵实在丰富。
·埃托奥越位了吗?镜头始终没有交代清楚小罗传球的瞬间埃托奥的位置,看样子,那边的助理裁判应该不会信心满满。不过既然他没有举旗,豪格倒也无需多费心思。
·罚球区内还是罚球区外?既然没有越位,就必须继续思考后面的这个问题。根据规则,边界线是罚球区的一部分,但理论水平够高有时并不顶用,即便看了几遍慢动作,屏幕观众仍然保持意见分化。可问题是,豪格原本无需为此大伤脑筋。
最令这位仁兄追悔莫及的,还是他鸣哨太过果断,完全没有考虑到天上会突然掉下个久利将球补进。我想,也许仅仅百分之一秒之后,他就已经默默地仰天长叹。如果他能暂缓鸣哨、掌握有利,观众会早早迎来进球、巴方喜悦庆祝、阿方心服口服、22人阵容将保持完整、他自己也会暗自得意信心倍增、比赛将以此为契机很自然地导向精彩。
但“嘟“的一声一切都晚了,他只能站在罚球区线上,神情凝重地被一帮人叽叽喳喳地围着,动作迟缓地开始履行另一套程序。我特理解他这会儿的心情,后悔药迟迟发明不出来,现在已经不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了。鸣哨之后的进球显然不能算作有效,这样他必须劳神决定犯规是在线内还是线外,更严重的是,他还不得不因为莱曼破坏了对方的“明显得分机会”而将其罚下。本来就稍处弱势的阿森纳,少一人之后想必会更加趋于保守,沉闷的围攻战在所难免。这也意味着压轴大戏只进行了18分钟,就被他断送了前程。
但不管怎样,人生还要继续。
第37分钟,阿队埃布埃右路突破倒地。慢镜头显示,巴萨后卫普约尔并没有明显的犯规动作,埃布埃有很大的假摔嫌疑。而且,由于埃布埃十分钟前刚刚因为踹人领到过一张黄牌,如果这次判定假摔,阿森纳将仅剩9人作战。最终豪格判罚了任意球,坎贝尔则利用这个任意球帮助少一人的阿森纳意外取得领先。从结果来看,这次判罚对双方来说又有一张红牌加一个进球的出入。
第76分钟,久攻不下的巴萨终于觅得良机,拉尔森直传埃托奥,后者小角度推射得手。利用现代的摄录设备,我们可以看出,埃托奥在拉尔森传球的一瞬间已经超出了对方最后一名后卫小半个身位,处于越位位置。但统计数据早已表明,精细到这种层次的越位判罚,基本上只能寄托于助理裁判五五波的瞬间猜测。
最终,巴塞罗那以2:1逆转取胜。90分钟里其他的磕磕绊绊不算,仅归纳上述三次判罚,裁判员的决定就在左右之间累计造成了三个进球外加两张红牌的差距!但事后的平静很让我意外,从媒体和球迷的反应来看,这个被我拿来大书特书的比赛竟然没有在判罚方面引起很大的话题,专题网页上,几乎只有敢想敢干的陆俊前辈对豪格略有微词。是大家都习惯了?还是说裁判的作为真的是足球精彩剧情的重要推手?
对比其他项目,足球裁判的威力实在大得惊人。像乒乓球、射击、田径、围棋……裁判基本上是个礼仪性的角色;而篮球、网球听说也有争议,但如果心理因素不计,一次判罚顶多决定一个球的得失,对整场比赛的影响力也就几十分之一,难怪这些项目的判官难以一球成名。
现代足球的规则和常见比分,已经决定了它是一种极度依赖于裁判的运动项目。每支球队赛后都会在各个方面总结得失,但看上去比赛只要换一个人执法,就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局面。一场比赛,球员们拼死拼活只是追求一两个进球,而三位裁判手中的权利加起来却直奔五六。比赛越是高潮迭起、紧张激烈,他们的影响力相对来说就越大。或许巴西打中国时,是6:0还是8:0他们并不介意,但对于势均力敌的颠峰对决,1:2和2:1显然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当然都希望裁判员能用心钻研业务,更准确地做出判罚。实在不行就寄望于高科技设备以助一臂之力。但要命的是,像红牌、点球这样足以左右比赛的焦点事件,很多竟然是说不清楚、没有结论的。x个裁判围绕着y个角度的高清慢放讨论上z个小时,统一大业依旧任重道远。
引子:今日黑哨黑镜头
何处惹纠结
小胜负大判罚
标准答案
人性的反扑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科技梦魇
眼见为实
老鹰有眼
精确的尽头
是药七分毒
做比赛
七尺八度
找平衡
助手的进化
信则灵
蹴鞠之乡
野鸡和坏蛋
分工合作 。
错位的文明
我们的德智体
态度为先
游戏
战斗
秀场
绿色的提示
后记 我的球场
★在这本书中,咏鹏以严肃认真而又轻松诙谐的方式想要触发足球场上的良性循环。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书中所呈现的情怀和价值观显得尤为可贵。足球是一项饱含着爱与美的运动,我们期待着它在中国能够释放出更多正能量。
——孙葆洁
★裁判到底是足球的上帝,还是仆人呢?这行当,比上帝或仆人本身难做多了。
——贺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