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明清时期山东商业交通
运输的进步及其影响
商业贸易实际上就是商品的流通,故其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关系甚密。交通运输便利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着商品流通的规模、范围、速度和质量等,而且还会影响到某一地区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程度及其商业意识的进步与否。可以说,交通运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商业意识进步的重要因素。
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的交通运输业较之前代有明显进步。从运输方式看,无论是运河航运,抑或海运和陆路运输都有进步;就内容而言,航线的疏通与开辟,陆路桥道的修缮和维护及运输业都有发展;就对山东各地的影响而言,鲁西和鲁北受运河航运影响极大,山东半岛受限于海运的发展,鲁中地区得益于陆路交通的进步。下文即从运河交通运输、海洋交通运输和陆路交通运输等三个方面加以叙述。
一、运河交通运输的繁盛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全程1700多公里,其中流经山东的会通河与卫运河近600公里,大约占了运河全程的l乃。运河南自台儿庄流人山东境,依次流过峄县、滕县、邹县、鱼台、济宁、嘉祥、汶上、东平、东阿、寿张、阳谷、聊城、堂邑、博平、临清、夏津、武城、恩县、德州,至桑园镇进入直隶境内。作为当时最重§的水利交通动脉,运河上的交通运输极为繁忙,不仅有漕船s信来,更有大量商船运行其上,“舳舻峨峨千万余,扬幡北指如车驱”,“官船贾舶纷纷过”,“帆樯蔽日三千里”,“历历千艘北上天”。山东运河处于大运河中段,每年数百万石漕粮及数量更多的物资都由此经过。山东运河的畅通引起了沿岸城乡及辐射区域剧烈的社会变迁,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沿运区域商业的兴盛及由此引发的“民竞刀锥”、“靡然向奢”等社会风气的变化。这种变迁的动力主要是交通条件改善与国家的漕运改革等外部因素,实际上就是运河交通的畅通。
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决堤,河水在张秋冲毁运河堤防,致使运河河道阻塞。此后,由于战乱不断和黄河数次决口,处于内忧外患困境中的清政府根本无暇顾及运河之事,运河的通航能力逐渐丧失,漕运废弛,加上海运重新开通及胶济、津浦铁路等通车,使本来居于交通要冲地位的沿运城镇迅速衰落。如临清原来繁华的土城工商业区大大缩小,已缩小到中州一带,西部除人城孔道附近的市容尚可维持外,其他街市倒闭无余;砖城的街市也虚有其表,西门三二人家已不成其为街市,北门内白骨如莽,瓦砾苍凉。济宁和东昌也日渐衰落。由于运河被逐渐废弛,鲁西和鲁北沿运区域又成了偏僻闭塞的地区,迅速衰落下去。这从反面说明了交通运输对运河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