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媒体茶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09353
  • 作      者:
    谭天主编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新媒体茶座》分为“经典阅读” 和“研究动向”两大部分:“经典阅读”博采众长、观点犀利,内容广泛涉及多部经典名著,如《大数据》《幻影公众》等。有对未来阅读形式的探讨,也有对社交媒体传播模式的新解等;“研究动向”择取个案,深入探讨,如对苹果公司应用商店音视频服务模式、移动互联网赢利模式等的探析,精辟深刻。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前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此必要,对于简单事实进行判断的数据分析难道也要采集全部数据?我曾与香港城市大学的祝建华教授讨论过这个问题。祝教授是传播学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专家,他认为一定可以找到一种数理统计方法来进行分析,并不一定需要全部数据。联系舍恩伯格的第二个观点中所说的相关关系,我认为他说的全体数据不是指数量,而是指范围,即大数据的随机样本不限于目标数据,还包括目标以外的所有数据。我认为大数据分析不能排除随机抽样,只是抽样的方法和范围要加以拓展。
  我同意舍恩伯格的第二个观点,我认为这是对他第一个观点很好的补充,这也是对精准传播和精准营销的一种反思。“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更具有宏观视野和东方哲学思维。
  对于舍恩伯格的第三个观点,我也不能完全赞同。“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需要知道“是什么”。传播即数据,数据即关系。在小数据时代,人们只关心因果关系,对相关关系认识不足,大数据时代的相关关系举足轻重,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但不应该完全排斥因果关系。大数据从何而来?为何而用?如果我们完全忽略因果关系,不知道大数据产生的前因后果,也就消解了大数据的人文价值。如今不少学者为了阐述和传播其观点,往往语出惊人,对旧有观念进行彻底的否定,这是不可取的。
  世间万物的复杂性、多样化并非非此即彼那么简单,舍恩伯格也陷入了这种二元对立的幼稚思维吗?其实不然,读者在阅读时一定要看清楚他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不要因囫囵吞枣的浅读而陷入断章取义的误读。比如说,舍恩伯格在提出“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这一论断时,他在书中还说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旦我们完成了对大数据的相关关系分析,而又不再满足于仅仅知道‘是什么’时,我们就会继续研究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找出背后的‘为什么’。”①由此可见,他说的全部数据和相关关系都有特定语境,是数据挖掘中的选项。
  大数据研究的一大驱动力是商用,舍恩伯格在第二部分里讨论了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变革。舍恩伯格认为数据化就是一切皆可“量化”,大数据的定量分析有力地回答了“是什么”这一问题,但仍然无法完全回答“为什么”。因此,我认为并不能排除定性分析和质化研究。数据创新可以创造价值,这是毫无疑问的。舍恩伯格在讨论大数据的角色定位时,仍把它置于数据应用的商业系统中,而没有把它置于整个社会系统里,但他在第二部分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变革中讨论了这个问题。在风险社会中,信息安全问题日趋凸显,数据独裁与隐私保护成为一对矛盾。如何摆脱大数据的困境?舍恩伯格在最后一节“掌控”中试图作出回答,但基本上属于老生常谈。我想,或许凯文·凯利的《失控》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这个问题,至少它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考维度。正如舍恩伯格在结语中所道:“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充斥着算法和机器的冰冷世界,人类的作用依然无法被完全替代。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最终答案,只是参考答案,帮助是暂时的,而更好的方法和答案还在不久的未来。”谢谢舍恩伯格,让大数据讨论从自然科学回到人文社科。由此推断,《大数据时代》不是最终答案,也不是标准答案,只是参考答案。
  此外,在阅读此书之前还必须具备一些数据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比如说,什么叫数据?什么叫大数据?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区别是什么?数字化与数据化有什么不同?读前做些功课,读起来就比较好懂了。
  ……
展开
目录
经典阅读
我读大数据,拒绝大忽悠——读《大数据时代》有感
蚂蚁·蝴蝶·变色龙——超验主义《失控》中的控制之外
从《创新的扩散》看社交媒体
“阅读的未来”背后的秘密
“橡皮擦”法令不能带来“遗忘”的狂欢
报纸已死,新闻重生——读《宏观维基经济学——重启商业和世界》
湿的未来——《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读书心得
当新闻生产遇上新闻聚合——《未来是湿的》读书笔记
内容只在合适的时机给“指定”的人看——读《新规则:用社会化媒体做营销和公关》有感
新媒体下的幻影公众及其公共舆论——沃尔特·李普曼的《幻影公众》的新启示
免费,真的免费?
网络时代的政府能否监管涌动的民意?——《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

研究动向
苹果创新模式:从封闭终端到开放平台——毛仑苹果公司应用商店的音视频服务模式
公共广播电视的光荣与梦想:BBC的历史、困境与策略
移动互联网:用户、产品和赢利模式决定未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