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生与教师
从学生的国别构成、往届毕业生的走向、教师的资质与师资比例等人员情况,家长可以大致感受到国际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成效。
不同类别的国际学校,学生的国籍情况与组成比例差异较大,外交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一般来自同一国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国籍比较多元化,但也有一定的比例倾向,有的以欧美国籍的学生为主,有的以韩国、东南亚国家等亚洲学生为主,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以及各种非公立机构主办的国际班等招收的国内学生可能更多。
国际学校的小环境被有的学者称为第三文化,即既不属于校区所在国,又不同于校园教育内容所属国的第三种文化环境,相应的国际学校在校生则被称为TCK(Third Culture Kids),第三文化儿童。国际学校的学生构成是这种小环境的直接影响因素。学生的国籍组成虽然单从肤色、外形特征等即可有直观的感受,但是更重要的是观察已入读的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言谈举止,判断这些学生是否符合自己对国际学校校园环境的期望值。
对于学生构成的关注,另一方面在于往届毕业生的走向。这方面不光要看少数优秀毕业生的走向,更要看整体毕业生的走向以及不同情况的比例,对国际学校的教学水平进行实际效果的考察。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往届毕业生100%都进入国外大学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学校的教育很成功,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并没有进入到国外大学的一年级就读,而是被大学的语言学院录取学习语言,可能只是大学预科,因此要对毕业生的实际走向有具体了解。
国际学校师资力量的构成与中外教师的比例,是影响国际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正如所谓大学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好中学不在于国际学校是否有花园式校区、宽阔的体育场、高大的教学楼,而是有一批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首先要有相应的课程资格证书,外教不仅仅是外国人,会说外语,还具有教师资格证、外国专家证和其他相应的学术证书、资格证书。具体了解师资队伍的中外教师比例,中国教师的来源是国内普通高中的老师、海归抑或其他,其主要承担的课程或班务、外国教师的国别与授课经验。以英语授课为例,作为一门世界性的通用语言,英语是许多国家的官方语,但是澳大利亚人、新加坡人所说的英语可能各有特点,即使是英国人如果来自不同的地区,腔调用词也都会有所差异,就像都是说普通话,四川人、广东人、台湾人所说的普通话会有不同的感觉,因此如果可能最好实际了解一下老师授课时的语言发音情况,或者对老师所属的国别、生活经历等,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判断。
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陆续报出一些未经审核的外教在所属国曾经有侵犯儿童、传播淫秽照片等犯罪记录,甚至被通缉,因此对于外教不能因为其拥有一张异国面孔、会说流利的外文、顶着老师的头衔,就完全信任。事实上,教师的头衔与道德责任并不能完全阻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虽然这些犯罪行为只是少数,但是一旦发生,对孩子的身心伤害可能伴随一生,因此家长不能将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就放心大吉了,保持与孩子和老师的交流,无论是对于避免不当行为还是帮助孩子成长都大有裨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