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14年GCT复习指南.数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87426
  • 作      者:
    童武编写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方法、技巧与练习并重。
练习题与模拟题逼近真题。
依据考试指南,对考试内容进行梳理,便于考前做知识准备。
讲解、同步练习与模拟试卷三位一体,性价比高。
网络增值服务(免费语文知识库)
展开
作者简介
童武,著名考研及GCT辅导专家,中华考试网讲师,从事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MBA数学考试辅导近20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课深入浅出,剖析透彻,思路清晰。
展开
内容介绍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备考,并顺利通过考试,本书集GCT专家智慧和研究心得为广大GCT考生设计了全真模拟试题。 其中的每一道试题既反映了GCT联考数学考试大纲对考生数学知识、 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又蕴含着命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趋势。 因此,对照考试大纲分析、研究这些试题,考生不仅可以了解GCT联考以来数学考试的全貌,而且可以方便地了解有关试题和信息,掌握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点,从中发现规律,归纳出各部分内容的重、 难点以及常考的题型,进一步把握考试的特点及命题的思路和规律,从容应考,获得高分。 
展开
精彩书摘
文摘
第一部分算术

2014年GCT复习指南数学

第一章算术

第一章算术〖1〗
第一节数的概念、 性质和运算

1.自然数和整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 …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 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 


2.分数和百分数
将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单位。 分数有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等。 把 “1” 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 称为分数的分母; 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 称为分数的分子。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称为真分数。 如12、 34。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 分母相等的分数称为假分数。 如 43、 65、 22。 
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合成的数, 称为带分数。 如 213、 425。 
两个自然数相除, 它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如a/b=ab(b≠0)。 
两个数的比, 也可用分数表示。 如a∶b=ab(b≠0)。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用 “%” 来表示。 
3.小数
把整数 “1” 平均分成10份, 100份, 1000份, …, 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 千分之几, …, 它们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等。 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者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 循环小数是指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 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这样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称为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4.数的整除
在整数除法中, 当整数a除以整数b(b≠0), 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无余数时, 则称a能被b整除或称b能整除a。 当a能被b整除时, 也称a是b的倍数。 b是a的约数。 能被2整除的数称为偶数, 通常也称为双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称为奇数, 通常也称为单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 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所有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 所有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叫做质数 (素数)。 一个数, 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 还有其他约数, 叫做合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 叫做互质 (素) 数。 分子与分母互质的分数称为最简分数。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都除以相同的数 (零除外), 分数的大小不变。 
5.数的四则运算
(1)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称做加法。 数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即

a+b=b+a
(a+b)+c=a+(b+c)

(2) 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 结合律和分配律, 即有

a×b=b×a, (a×b)×c=a×(b×c)
(a+b)×c=a×c+b×c

(4)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叫做除法。 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已知的一个非零因数叫做除数, 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5) 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

a+b=b+a

②加法结合律

a+b+c=(a+b)+c=a+(b+c)

③乘法交换律

a×b=b×a

④乘法结合律

a×b×c=(a×b)×c=a×(b×c)

⑤乘法分配律

a×(b+c)=a×b+a×c
(a-b)×c=a×c-b×c

(6) 运算性质
①交换性质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b≠0, c≠0)

② 结合性质

a+b-c=a+(b-c)=a-(c-b)
a-b-c=a-(b+c)
a×b÷c=a×(b÷c)(c≠0)
a÷b×c=a÷(b÷c)(b≠0, c≠0)
a÷b÷c=a÷(b×c)(b≠0, c≠0)

(7) 四则混合运算
在四则运算中,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 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 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含有两级运算, 要先做第二级运算, 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中,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等等。 
第二节比和比例
1. 比
两个数a与b相除称为a与b的比, 记为a∶b。 a∶b= ab, a为比的前项, b为比的后项, ab 为比值。 
2. 比的性质
(1) a∶b=ka=kb
(2) a∶b=ma∶mb(m≠0)
3. 比例
两个相等的比称为比例, 记为a∶b=c∶d, a, d称为比例的外项, b, c称为比例的内项, 也记为 ab=cd。 
4. 比例的基本性质
(1) a∶b=c∶dad=bc
(2) a∶b=c∶dd∶b=c∶aa∶c=b∶d
(3) ab=cda+bb=c+dda-bb=c-dd a+ba-b=c+dc-d 
(4) 若 aa1=bb1=cc1, 即a∶b∶c=a1∶b1∶c1, 则

a+b+ca1+b1+c1=aa1=bb1=cc1 

5. 正比例与反比例
若y=kx(k≠0, k为常数), 则称y与x成正比, k为比例系数。 
若y=kx (k≠0, k为常数), 则称y与x成反比, k为比例系数。 
第三节典型例题精解
 


例1若ab=20, bc=10, 则
a+bb+c的值为 ()。
(A) 1121(B) 2111(C) 
11021(D) 21011
答案: (D) 
分析: 因为ab=20, bc=10, 可用特值代入, 设a=200, b=10, c=1, 则a+bb+c=21011。

例2设A, B两车分别从甲、 乙两地同时出发, 沿同一公路相向匀速行驶, 两车第一次相遇于距甲地20公里处仍继续前行, 当分别到达乙、 甲两地后立即按原速原路返回, 途中第二次相遇于距乙地10公里处, 则甲、 乙两地相距 () 公里。

(A) 35(B) 40(C) 45(D) 50
答案: (D) 
分析: 设甲、 乙两地相距S公里, A从甲到乙, B从乙到甲。
第一次相遇时A行走的路程为20公里, B行走的路程为 (S-20) 公里, 
第二次相遇时A行走的路程为 (S+10) 公里, B行走的路程为 (2S-10) 公里,
它们两次相遇共走了3个全程, 因为走3个全程的时间相同, 故3个全程的距离差是1个全程距离差的3倍, 因此
 (2S-10)-(S+10)=3[(S-20)-20], 所以S=50公里。

例3某股民用30000元买进甲、 乙两种股票。 在甲股票下跌10%, 乙股票升值8%时全部卖出, 赚得1500元, 则该股民原来购买的甲、 乙两种股票所用钱数的比例为 ()。
(A) 2∶3(B) 3∶2(C) 1∶5(D) 5∶1
答案: (C) 
分析: 设该股民原来购买的甲、 乙两种股票所用钱数分别为a∶b, 
所以有
a+b=30000
0.9a+1.08b=31500, 解得a=5000, b=25000, a∶b=1∶5。




例4已知a、 b、 c是三个正整数, 且a>b>c, 若a、 b、 c的算术平均值为 143, 几何平均值是4, 且b、 c之积恰为a, 则a、 b、 c的值依次为 ()。 
(A) 8, 4, 2 (B) 6, 5, 3 (C) 12, 6, 2 (D) 4, 2, 8
答案: (A)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求解下列方程组

a+b+c3=1433abc=4a=bc解得 a=8b=4c=2或 a=8b=2c=4 

但因已知a>b>c, 故舍去后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 (A)。 
例5把 25 的分子加上4,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 分母则应变为 ()。 
(A) 5   (B) 9  (C) 10  (D) 15
答案: (D)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算术
第一章算术
第一节数的概念、 性质和运算
第二节比和比例
第三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四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二部分初等代数
第二章数和代数式
第一节实数
第二节复数
第三节代数式及其运算
第四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五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三章代数方程和方程组 
第一节基本考点精析
第二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三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四章集合、 映射和函数
第一节集合
第二节映射和函数
第三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四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五章不等式
第一节基本考点精析
第二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三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六章数列、 数学归纳法
第一节基本考点精析
第二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三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七章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和古典概率
第一节排列与组合
第二节二项式定理
第三节古典概率
第四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五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三部分几何与三角学
第八章常见几何图形
第一节常见平面几何图形
第二节空间几何体
第三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四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九章三角学
第一节三角函数
第二节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第三节反三角函数
第四节解简单的三角方程
第五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六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十章平面解析几何
第一节平面向量
第二节直线及其方程
第三节曲线和方程
第四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五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四部分一元函数微积分学
第十一章极限与连续
第一节函数
第二节极限
第三节函数的连续性
第四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五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十二章一元函数微分学
第一节导数的概念
第二节求导公式及运算法则
第三节微分
第四节中值定理与泰勒公式、 洛必达法则
第五节函数的增减性、 极值和最值
第六节曲线的凸凹、 拐点和渐近线
第七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八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十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第一节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
第二节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第三节定积分的公式与计算法
第四节定积分的应用
第五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六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五部分线性代数
第十四章行列式
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行列式的计算
第三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四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十五章矩阵
第一节矩阵的概念与运算
第二节可逆矩阵的逆矩阵
第三节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
第四节矩阵的秩
第五节分块矩阵
第六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七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十六章向量
第一节向量的概念与运算
第二节向量的线性相关性
第三节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和秩
第四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五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十七章线性方程组
第一节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齐次线性方程组Ax=0
第三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
第四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五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十八章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第一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矩阵的相似对角化的问题
第三节重要公式与结论
第四节典型例题精解
第五节考前练习与精解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精解
第六部分模拟试题与解析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与解析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七部分真题与解析

2009年GCT入学资格考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试题 
2009年GCT入学资格考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0年GCT入学资格考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试题 
2010年GCT入学资格考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1年GCT入学资格考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试题
2011年GCT入学资格考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2年GCT入学资格考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试题
2012年GCT入学资格考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3年GCT入学资格考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试题
2013年GCT入学资格考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解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