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调查丛书·揭梦三沙:南海深度采访行》:
尽管我们是带着目的去完成一件事,但是完成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得到结果的渠道也是可以多样化的。也许是因为我是农村出来的小孩,背景相似,王维菊老人跟我比较聊得来,也就慢慢地打开心扉了。
事总与愿违,但事总在人为。要想做一个优秀的新闻系学生,就要有时刻面对困难的准备。每一次采访中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应用到视频中也是如此。采访是一门大学问,这次的潭门之行让我明白:作为一个记者,首先要学会如何跟采访对象“对话”,而不是“采访”。
这次活动里,在做策划上我绝对是受益良多的,可这是一段地狱般的日子啊!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做策划。上大学以来,我做了不少策划,活动的策划、微电影拍摄的策划、新闻专题的策划等都有涉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一次,我竟然在策划这一环遇到了最意想不到的困难。
此次海防行分为三个地方——三沙、三亚、潭门,我们小组通过讨论把地点选在三亚,并以极快的速度把策划做好交给指导老师。但是“三亚”这块宝地还是被别人先选定了,我们被迫分到了潭门。潭门是哪里?这是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
三沙是最年轻的城市,不管什么都是新鲜的;三亚是个旅游胜地,而且我们还获得了在海军区居住的特权,就算拍不出旅游片,也可以跟兵哥哥一起拍个微电影什么的;而在潭门,那里有什么?我们能拍什么?一头雾水就是我们当时的写照。原本不能踩点考察原定地点三亚就已经很让我们头疼了,现在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让我们的策划更加难以开展。我们小组四个成员一头扎进网络搜寻相关资料,但好几天也找不着北,这让我们连策划主题都难以确定。
可以说,这绝对是我第一次写策划写得如此缩手缩脚。采访人物联系不上,采访主题模棱两可,采访问题编不出来,拍摄方案拟不出来,甚至连我们到底会在潭门那个地方遇到什么都无法预测出来,所以可想而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