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管理视野:19位校长教育管理行思录》:
3.从“低分”到“高分”蜕变背后的思考
(1)从“低分”向“高分”迈进过程中教学行动的缺失。从“低分”向“高分”迈进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是否高效?华东师大吴刚平教授精辟指出:“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悖于教学目标;”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效益“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我们发现,我们的”高分“获得是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是以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指标,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相背离。一部分学生”高分“的取得,是在教师的”轻负高质“教学手段下,是学生勤学乐学得来的;但更大一部分学生”高分“的取得,是”重负“下的”苦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2)在实现由”弱“变”较强“后,教学质量的再认识。对”高分“的救失,须立足于科学的质量观,有重点地探索实践,在继续保持”高分“的同时,如何迈向基于真正意义上的”轻负高质“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优分“。”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但只有分数就过不了明天“,所以必须处理好”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基于此,农村初中的发展,要努力践行从”低分“一”高分“一”优分“的发展之路,尽最大的可能去提高分数的”含金量“。
(二)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梯度发展的深化研究
1.建立正确的”优分“教学质量观
(1)”优分“是科学的教学质量观的体现。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学校的教育是彰显生命价值的教育。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不止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海历经多年的探索研究,提炼出一系列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构建了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绿色指标体系。比如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业水平、学业负担、身心健康、品德行为等指数,以及教学方式等指数。这些绿色指标是与教学质量正相关的,也是追求的”优分“的指标。这对今后我们探索构建本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优分“是基本条件均衡基础上的高位均衡的追求。高位均衡追求不同区域、类型、层次的教育共同发展,旨在追求一种更理想、更高效、更优质的教育状态。这种追求的核心是结合区域和本校实际,积极推进内涵式综合改革,关键词是内涵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以县域教育改革战略为支撑,区域教育改革为重点;从学校的硬件建设转移到学校的内涵发展上,重点是树立起新的区域教育发展观。这种追求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促进入的自由个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协调、终身、可持续发展为使命。因此,对”优分“的具体解读,就是强化学校的内涵建设,立足以人为本,从知识本位向生命本位转变,就是从”分数“走向人的发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