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经主持人
(一)钱俶
钱俶(929-988),五代吴越国王,初名弘俶,字文德,后晋开运中任台州刺史,旋嗣位,历后汉、后周,累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后归宋。封邓王,能诗,有《政本集》。多次主持刊印佛经。
(二)延寿和尚
吴越王钱俶的刊刻佛经,主要由当时高僧延寿和尚主持。延寿和尚(904-975),字冲元。俗姓王,原籍江苏丹阳,后迁余杭。五代高僧。年十六,曾献《齐天赋》于吴越王钱镠,后曾为余杭库吏,又迁华亭镇将,督纳军需。三十岁出家。延寿于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住持奉化雪窦寺,后受钱俶之请,主持修复杭州灵隐寺,接住永明寺(今净慈寺),创建六和塔。著有《宗镜录》等,从学者常二千余人。由于延寿和尚深得钱俶信任,为钱俶刻印过大量经文、佛图等。据称延寿曾亲手印过《弥陀塔图》十四万本。又曾刻印《二十四应现观音像》(用绢素印二万本)、《弥陀经》、《楞严经》、《法华经》、《观音经》、《佛顶咒》、《大悲咒》、《法界心图》(印十万余本)等经书。
唐末五代,雕板刷印书籍已盛行。有材料表明,五代后唐明宗三年(932),中书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明宗从之。乾祜元年(948)后汉隐帝准国子监奏,《周礼》、《仪礼》,《公羊》、《谷梁》四经未有印板,集学官考校雕造。后周广顺间,田敏进印板九经书、五经文字样各二部等。但钱氏崇信佛教,所统治的吴越十四州,则以刊印佛经闻名于世。
唐末五代时,钱镠(852-932)由梁太祖朱温封为吴越王,传三世五王,统治吴越十四州,都城为杭州。钱氏数世,笃信佛教,杭州佛寺许多为钱氏所建,如《宋史》钱俶本传称其“崇信释氏,前后造寺无数”。钱氏所建佛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有详尽记载。建寺同时,钱氏还大事建塔,朱彝尊《曝书亭集》:“寺塔之建,吴越武肃王倍于九国。按《咸淳临安志》九厢四壁诸县境中,一王所建,已盈八十八所,合一十四州悉数之,且不能举其目。”尤其是钱俶,据说曾仿阿育王故事,作八万四千塔,内藏《宝箧印心咒经》颁行于各地。就中可以看出浙江在五代时雕板技术的发展,这为北宋时杭州成为全国出版事业的中心有着直接的关系。五代时吴越国钱氏所刻佛经,至今尚有实物传世。
二、吴越王钱俶主持所刻经卷
(一)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民国六年(1917)发现于吴兴天宁寺经幢象鼻中。经首有“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钱弘傲印宝箧印经八万四千卷在宝塔内供养显德三年丙辰岁记”字四行,字后为人礼塔像,再后为经文,每行八至九字十字不等,末空一行,有《宝箧印陀罗尼经》字样。当时经王国维考定以为唐刊经卷之传世者,此为最早(敦煌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所刊《金刚经》可能未见报道,故王国维不知)。吴兴天宁寺建于陈永定三年(559),初名龙兴,至吴越武肃王时更名天宁,中有石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二十四幢,清康熙时仅剩八座。清宣统三年(1911)天宁寺废,改为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校舍,是时八座经幢或断或圮已过半。民国六年(1917)修筑校舍,卸去原大殿前面东西两经幢发现藏经。藏经初时为建筑工人争夺而去,以为可辟邪,后经再三动员并给以优厚报酬始得经卷二卷,其中之一即藏吴兴县立图书馆,其一据云归湖州张氏,今下落不详。据当时目击者潘凤起说:此经卷之隐于石隙,阅九百六十年,而纸质完好,粘合处亦不脱离,尤足珍异。据说1971年在安徽无为县宋代舍利塔砖墓内的小木棺内发现与天宁寺的同样经卷,可证当时藏经范围之广。
(二)宝箧印经
1971年在绍兴城关塔基粗木简内发现经卷一卷。题字为“吴越国王钱俶敬造《宝箧印经》八万四千卷永充供养时乙丑(965)岁记”。此本扇页画线条明朗美观,印纸洁白,墨色精良,清晰悦目,可以见到吴越国所刻藏经之质量。据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册言:“一九七一年安徽无为县中学在宋代舍利塔下砖墓小木棺内,又发现了同样一卷。无为县不在吴越国版图内,而竟发现钱氏印经,可见当时印本流传之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