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843年开始的上海出版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22376
  • 作      者:
    汪耀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汪耀华,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外书摘》杂志主编,早年曾任上海新华书店总经理助理、《上海新书报》总编辑……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编著并出版《书道一一中国书业职业精神培训手册》(上海文化出版社)、《书街——上海福州路文化街长卷》(上海文化出版社)、《民国书业经营规章》(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书业同业公会史料与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书业名录(1906—2010)》(上海书店出版社)、《194吐海老书店地图》(中华地图学社)、《“文革”时期上海图书出版总目(1966一1976)》等二十多种书籍。
展开
内容介绍
  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由于宗教出版业的渗入,传统旧书业的坚守、新兴出版业的泛滥加上印刷业的发达、城市的崛起和区位优势、社会的变迁,使上海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出版的中心……我无力为之撰史,只是将其间发生的故事写出若干与同好分享,共同向前辈致敬。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和耀华先生相识、相知多年,很钦佩他的事业追求,同时也由此感到自己的不足,并常常以此来激励自己。现在,他又有·本新的论文结集出版,希望我能为它写点什么,我非常乐意把我对耀华先生的感受,以及对他研究工作的感觉写下来,贡献给愿意读这本书的读者。更加希望的是,我们的学术研究界能够多一些像耀华先生一样的学者,乐于学问之道,而无愧于我们这个曾经有过辉煌文明的民族。
  ——金良年
展开
精彩书摘
  1938年有多函谈及“私事”,如1月7日称:“前托遇紧要时期,请港馆拨借五百元与小婿孙逵方,已蒙转达,感谢不尽。”
  2月17日:“前请我兄函达汉馆,小婿孙逵方第二次移眷避难,请汉馆拨给五百元,原有抵当,不意渠丁母忧,先托人来借去五百元,不能不即付,今又在汉馆支取,前日转账单已到,弟已无款可拨,即请拨翁展缓一两月合并声明。”
  窘迫之情跃然纸上。王云五自然看不过去,2月18日在回函中先予五百元划条使张先生“今蒙周济,当即将小女在汉借用之款,先行清还”。王在函中更表示,以后每月接济张先生二百元,并请李拨可专程说明,张在3月2日的回函中表示:“此则弟当心领,目前家用尚可支持,千万不必。拔翁今晨枉顾,传达雅意,情词恳的,至深感蒙,惟弟对于公司不敢有所陈情,此公私之界限极宜分明,此为弟之素志,久邀明察,业向拔翁沥陈,谨再上言,务祈鉴谅。”3月14日张先生在信函中又说明了这个态度。3月15日的信函中,张先生写道:“承借五百元,今日已送与会计处,收入我兄存款账上,收据附呈,谨再致谢。”
  至此,张元济女婿之行并带来的借款之事终于结束。
  5月12、25日两函中,均附带述说了同样一事:小婿孙逵方曾托人带呈印章一方,寄敝处,未知已否递到?
  5月25日,张元济提出儿子树年近体不佳,患神经衰弱,医生劝其异地疗养,欲同行赴香港小住,“附去一信托公椿代为筹计乞转致。”后来因张元济身体不适,而未成行。
  11月29日,“适接舍亲张小棠君来信,云闻本馆将在澳门开分馆,欲为其婿谋事,本馆各地分馆同人甚多,焉能进用外人,姑将名条呈阅,请就近巡复张君为幸。”
  1939年6月29日,张先生为女儿生育需购奶粉之事,数次函请王先生从香港购取:
  “再小女两月后即将生产,向来乳汁极薄,必须雇用奶妈,重庆愿为奶妈者几无一人不染梅毒,故只得改用奶粉,当地极为缺乏,拟请吾兄推爱,在港代购Lactogen牌奶粉一打,托交公司运货车,由海防转至昆明,再由昆明转至重庆,未知可以办否,小婿专函来托,故敢奉渎,倘蒙俯允感同身受,所有购价及其他费用,统由弟如数照还,琐琐上渎,无任惧悚之至……”
  7月10日再次提及“不知能办否,两个月内最好能到,否则恐不及济急,又小婿久滞渝中,终非良策,渠在巴黎大学习医,来信托问香港能许其悬牌应诊否,亦祈见示。”
  8月15日专函请代购奶粉,已随人托带到重庆两罐,并请设法再运重庆。
  9月12日提及:“前托续购‘勒克吐精’乳粉二磅或三磅一罐者一打,设法运至重庆,产与小婿孙逵方,未知已否购定运出,前日得逵方来信,除前蒙代购一磅罐一打之外,尚须用三磅罐一打半,合共五二四磅,如何可以足用,统祈即饬馆员代为核准购就,设法动渝,该账即转至少(除前一磅罐一打之数,恐以后无货或太贵,故欲于经时趸数购足),无任企祷之至。”
  9月14日有“小婿信蒙转渝,感极”之言。9月25日提及“又小婿孙逵方为友治病,需用神经药、梅毒西药,港埠适值缺乏,顷已在沪购到,现有舍亲吴哲明夫人乘裕生轮来港之便,托其带上,送至尊和,候逵方托便人来港领取,到时迄饬为幸,费神之至。”
  1940年2月27日写道:“舍内侄许奇骏在浙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前曾译有关于人造丝约十万言书,由本馆出版),辑译《桐油之化学与工业》一书,约有十余万言,拟托公司出版,抽取版税,兹寄全目及绪论,有无可以印行之价值,敬乞裁定示复,如不愿承印,即请将该全目绪论还为幸。”
  ……
展开
目录
序  
中国现代书业从上海起航
一个成就梦想的文化联合体
商务:70年只有30种创造性的出版物
中华书局,留给后人的念想
商务与中华的发行所建制
张元济与王云五1948年开始的秘闻
出版大家张元济的亲情之路
张元济与女儿,不为人知的往事
1949年,章锡琛为何从开明辞职
孟邹:交得好朋友,出得是好书
邵洵美:有钱人做出版
追寻红色出版在上海
上海,红色出版的昭示
1917年诞生在上海的内山书店
书业的八个细节
回头看,那时的书业规则
从事出版,值得留意的经验
悠悠书香170载——上海有条福州路文化街
从数字简述上海书业的演变
印刷是出版赚钱的始祖
老板从“打工”开始
曾经发生的“书案”
销售西文书的三家名店
书与咖啡只是一种搭配
红白相间的作家书屋
一折八扣书的招式
鲁迅因《译文》而抑郁
大陆出版业在台湾开店创业之行
《1948·上海老书店地图》编纂记
上海出版从1843年开始的简历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