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
美国一些学校的心理学家就离婚对儿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父母离婚对儿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父母离婚时,不同年龄的儿童的适应和反应是不同的。
(1)2岁半~3岁3个月的儿童表现出倒退行为。
(2)3岁8个月~4岁8个月的儿童表现出易怒、攻击性行为,以及自我责备和迷惑。
(3)5~6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攻击性行为。
(4)7~8岁的儿童表现出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
(5)9~10岁的儿童表现出失落感、拒绝、无助、孤独及愤怒与忠诚的矛盾。
(6)11岁以上的儿童表现出悲伤、羞耻,对未来和婚姻感到焦虑、烦恼、退缩。
据我国精神病学专家黄悦勤(1999)的报道,在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调查中,父母不和睦家庭子女的患病率为5.56%,是和睦家庭的2.5倍;单亲家庭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11.76%,是双亲家庭的5.9倍。
国内外的心理学及精神病学者都认为夫妻关系紧张、不和睦、长期的敌意、分居、离婚等对双方及子女的行为影响很大。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及观念的影响,夫妻双方在孩子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他们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考虑孩子的需要,这就更容易造成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
3.网络媒体问题
目前中国的青少年网民数已经达到3.14亿人,占青少年网民的70%。
中国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是被美籍华人陶宏开教授首先揭露出来的。2004一-2005年,全国媒体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中国媒体始终把陶宏开教授称为“戒除网瘾专家”,而陶教授本人却很不愿意接受这个称号,他经常说自己是素质教育专家。他认为,中国出现大量“网瘾孩子”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其本质上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消极对抗,是他们在毫无退路、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叛逆行为。
4.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
学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开展学校心理咨询,而正是学校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才促进了学校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推广。在中小学里,有“问题”儿童或青少年,也有“学校处境不利”儿童或青少年。如何通过学校创造条件,教师与家长的关心以及本人的努力,改变这种“问题”和“处境不利”的地位,使这部分儿童或青少年能够在中小学健康成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必然成为主要的途径,而学校心理学家正是这种学校心理咨询的主力军。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