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大学生心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820979
  • 作      者:
    张宏如编著
  • 出 版 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强。
  既涵盖大学生心理学学科的全部主干内容,注重理论的严谨性,又突出实用性。
  2.当代性和本土化相结合,内容新颖。
  不仅介绍了心理学界的前沿内容,注重当代性,如大学生认知与成功、情绪智力技能等;而且十分注重心理学的本土化,如论述了庄子心理健康思想,列示了关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实验和调查报告       等。
  3.情理交融,趣味性突出。
  每章的开头都安排了生动活泼的内容导读,中间穿插了故事、案例等,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很近。
  4.附有心理自测、案例分析、相关链接。
  附有大量的心理测试、实用的案例分析、丰富的延展阅读内容等,可借鉴性和参考性强。
  5.既可以作为教学使用,又可作为青年自学书籍。
  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既可作为大学生心理学相关课程的教材,亦可作为青年素质发展的自学参考图书。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宏如,男,汉族,1973年生于安徽安庆。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后,现为常州大学社科处处长,江苏省“青兰工程”骨干教师,常州市831工程首批“科技带头人”,国家人才测评师、拓展培训师、心理咨询督导。199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95年毕业,200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4年毕业;1998年考入河海大学商学院,攻读人力资源管理博士研究生,2010年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破格评为讲师,2006年评为副教授。曾任《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教学工作,曾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兼任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职业资格证评审工作。曾任中石化江苏省石油公司、中国人寿(常州)、中国银行(常州)、海联集团、常州电信等管理培训或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应用心理,在《企业管理》、《科学管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6篇,出版《拓展培训理论与实务》等著作4部,完成省部级等项目课题研究1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然而,我们的心灵是如何“工作”的呢?个性是怎么回事?情绪与脾气又是怎么回事?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有动机吗?为什么有些人执著地奋斗着?我们的“心”是如何识别各种事物的?心理与行为是怎样影响人的现实经济行为的?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看来很幸福,自己却并不觉得幸福……《当代大学生心理学(第二版)》深入浅出地为你解析这些心理学知识,并辅以案例和自测,帮助你更加了解你的内心,促进心灵的健康成长,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

展开
精彩书摘

  1.积累知识与经验。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是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如果创造主体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与经验,想象力就会贫乏,或者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无法发挥想象力在创造中的作用,创造主体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想象力就富有现实性。一般说来,创造主体的知识越渊博,经验越丰富,想象力的驰骋面就越广阔。因此,创造主体为了发展想象力,就要不断地积累知识与经验。知识与经验虽是想象力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想象力丰富程度与知识经验成正比。如果创造主体缺乏独立思考,满足于已有知识,人云亦云,思想保守,就会阻碍想象力的发展。
  2.丰富的记忆表象。想象的表象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产生。创造主体记忆表象的数量与质量对想象力发展有很大影响。记忆表象越丰富多彩,想象力越宽广奔放。记忆表象贫乏,想象力就枯淡。创造主体在创造活动中留心各种事物,善于在头脑中形成和保持事物的记忆表象,不断充实记忆表象,提高记忆表象的清晰性与概括性,就能为发挥想象力提供记忆表象的条件。创造主体为了具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就要善于发挥观察力的作用。具有高度发展的观察力,就能使创造主体储存的记忆表象丰富和精确,使想象力活跃而充实。
  3.思维的指引。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总是结合在一起,二者不可分离。创造性想象的开展是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引下进行的。创造性想象的主动性与独创性受创造性思维的制约。创造性想象的表象是在思维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创造性想象是为创造性思维服务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与创造性想象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越高,创造性想象发展水平也就越高。创造主体在创造活动中要善于用创造性思维指导创造性想象的主动性,调节创造性想象的方向性,加强思维的分析与综合作用,丰富想象的表象数量与提高想象的表象的质量。
  4.建立合理的想象力的品质结构。创造主体要建立合理的想象力品质结构,首先要使想象力品质的主要结构成分--想象力的现实性、想象力的生动性、想象力的丰富性、想象力的主动性与想象力的独创性都获得一定水平的发展。某些想象力品质发展水平可能较高,但要防止某些想象力品质发展水平过低,造成结构失衡。其次要认识到想象力品质结构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五、认知心理学视野的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知识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人才,知识创新则是进行创造教育的基础,而知识创新必须依据科学规律。
  (一)知识创新的内涵
  研究知识创新的内涵,其前提是要探讨知识的内涵。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知识一般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有先后顺序活动的类型知识,包括一般领域策略性知识和特殊领域策略性知识。一般领域策略性知识又称"弱方法",能跨领域应用,可以通过手段的分析法、分解法、递推法和前推法等途径获得。相对特殊领域知识而言,它的效果较差,时间较长。特殊领域知识又称"强方法",主要包括自动化基本功能和特殊领域中决策能力策略。陈述性知识则主要是指关于事实性资料的知识,如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规律等,即会说的知识,包括命题形式、表象、次序和认识范畴等。其中认知范畴是通过图式知识即一类事物所共有的特征,来识别外推,从而作出快速应对。陈述性知识是学校知识是教学的主体。
  知识创新必然涉及创造性,创造性实际上是心理学中最笼统、最含糊的术语之一。创新是指在第一次遇到的情景中,没有现有的知识来利用的情况下,通过决策的举动,将问题转化为可以解决的形式。创新一般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他们都是一种产生某种独创性成品的活动。真创造是针对人类的历史而言,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活动;而类创造则是从个体角度而言,也产生独创性成品,但这种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而是就个人历史而言,其成品才是有独创性。真创造和类创造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创新实际上人人皆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
  (二)影响知识创新的因素
  影响知识创新的主要因素有知识、技能和策略等。知识是指有组织的言语信息,即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知识创新。技能是通过辨别、学习规则、运用概念、运用规则的能力。学校的很多学习是规则学习,包括定义的规则、具体规则的获得,这些增加向更加复杂的"高级"规则迁移的可能性,这种累积学习最终能使个体获得一些性能,而这些性能有利于知识创新。策略则是控制、调节的手段和工具。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导读】
第一节  生活离不开心理学
第二节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不是"心里学"
二、心理学漫长的过去与简短的历史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四、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三节  科学的心理观
一、心理学的生理基础
二、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大学生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三、大学生心理学的意义
▲相关链接心理学主要研究正常的人
▲相关链接司芬克斯之谜
第二章  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与学校适应
【导读】
第一节  感知觉及其规律
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相关链接关于超感知觉
▲相关链接感觉剥夺实验
二、感知觉规律
三、生活中的错觉
▲相关链接法国的国旗
第二节  关于社会认知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二、社会认知的对象
▲相关链接你了解下列身段表情的意义吗?
▲相关链接"约哈里窗
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四、社会认知对健康的影响
五、印象形成过程中的社会认知偏差
▲相关链接两则小故事
▲相关链接他人整体印象的形成
第三节  运用认知规律适应学校生活.
●心理自测心理适应性测试
一、直面人性的弱点,做好适应的心理准备
▲相关链接名嘴白岩松的生活哲学
二、了解感知觉的工作方式,避免产生错觉
▲相关链接校园里的寂寞
三、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尽量避免认知偏差
●心理自测内在自我与公众自我测量
四、正确分析行为的原因,避免归因偏差
○我来说一说一根树干
▲相关链接对自己行为的归因
●心理自测处世能力测试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与自我认知心理
【导读】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内涵与外延
二、人格结构
三、人格的基本特征
四、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气质类型及其心理特征
一、气质的概念
二、气质的学说
……
第四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
第五章  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第六章  大学生意志力心理
第七章  挫折与理性认知
第八章  智力与能力
第九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
第十章  大学生创造力心理
第十一章  大学生需要、动机与价值观心理
第十二章  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心理
第十三章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
第十四章  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
第十五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