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新理解媒介:揭开传播、社会网路与群体秩序之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43915
  • 作      者:
    醒客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一把打开新时代与新活法之门的钥匙
  厘清社交媒体时代人际关系的秘密
  彻底说清互联网时代传播的路径与逻辑
  读懂新商业社会、预测互联网趋势的必备基础性读物
  跨界思考的精神盛宴
  以下问题《重新理解媒介:揭开传播、社会网络与群体秩序之谜》为你一一解读:
  · 有真正客观的信息吗?
  · 为什么会有垃圾信息?
  · 关系是几维的?
  · 秩序是如何产生的?
  · 信息化描述的世界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什么区别?
  · 既然未来是不确定的,为什么还要预测?
  · 为什么有些信息是因为转发之后才流行的?
  · 谣言能够自洁吗?谣言如何才能自洁?
  · 没有公共常识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
展开
作者简介
  醒客(Thinker),本名陈世鸿,科技财经作家,资深互联网人。
  曾任新浪网、中华网等门户媒体网站的高层管理职位。在网络社区传播、视频多媒体、电子商务以及手机无线领域有着深厚的从业经验,是互联网领域重要的战略思考者。
展开
内容介绍
  《重新理解媒介:揭开传播、社会网络与群体秩序之谜》清晰地描述了全新商业时代的人际关系和传播逻辑,揭示了新媒体高速更迭的背景下媒介的本质——媒介即是行动。作者将计算机、传播学、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未来学等学科融会贯通,用理性和缜密的思维将隐藏在日常传播事件和社会现象下的人际关系和新商业模式抽象为可推演的数学模型,在个人生活、传播以及商业应用范畴内均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在极速变化的新商业社会中,《重新理解媒介》将与传统企业与创新企业的产品推广、品牌打造、价值观传播甚至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很强的交互关系,是人类在信息社会中构建新话语体系和开启全新生活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重建社交关系和群体秩序的生存指南。
展开
精彩书评
  醒客大作让大家从睡梦中醒来,看互联网及实体世界。
  ——李犁(和讯财经中国会秘书长)

  媒介的范围在扩大,影响在减少,需要重组,方向就是反应世界的情绪。
  ——吕本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网络经济学家)

  《重新理解媒介》一书作者,用独到的哲学思维,辅以详实有趣的媒介史料,对媒介的演变、媒介的功用、媒介与人的关系以及媒介走向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为我们重新认识媒介、理解媒介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 陆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化媒介以新的传播方式将思想或时尚传播给每一个人,只是当我们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思考这些规则时,我们才能有新的理解!
  ——沈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10年以前,理解媒介还是专业人士的事;从今以后,移动互联网将贴近每一个人,理解媒介将成为每一个人都需要关心的事,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媒介的一部分。不能恰当地理解媒介,就会影响自己的社交圈、人际关系、工作和生活氛围。
  ——汪云志(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

  从计算机到互联网,不只是技术的进步,还是思维方式的进步,重新理解媒介、重新建立社会生态。媒介形态不断革新,媒体价值依然存在。
  ——刘静平(《中国计算机报》总编辑)

  重新理解IT、重新理解互联网、重新理解营销、重新理解媒介……这一切,都是基于社会的重构、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和互联网思维的推动。现在,我们准备好了吗?
  ——刘兴亮(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醒客是国内新生代互联网思想者中的佼佼者。在KK(凯文·凯利)等国外思想者图书风行中国的背景下,醒客花费近10年时间认真思考所成就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康国平(IT评论人、咨询顾问)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体温,重新理解媒介其实是重新理解我们自身的存在。信息换了外衣,传播是起点也是终点,连接取代信息成为最重要的互联网能力。在这样的生态背景下,媒介正在成为连接的节点。它不再是简单的内容表达和议题设置,本质上,这本书回答了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
  ——吴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委员会秘书长、“罗辑思维”总顾问、资深互联网营销人)

  媒介即是人类生存时空和组织方式的拓展,身为技术、产品、传播、投资领域的多栖资深专家,醒客揭开了互联网时代传播变革的一扇秘密之门。
  ——柯斌(前《新京报》传媒副总裁)

  媒介即是行动,行动产生支付。未来支付性社交服务的崛起会彻底改变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不仅是一本传播知识的书,更是行动指南。
  ——杨浩宇(盛大Youni首席执行官)

  《裂变》之后,很高兴又一次读到了醒客兄的新作。不论早年浸淫于互联网公司,还是后来转身为天使投资人,曾经做过教师的醒客都是我所认识的这两个圈子中最热爱也最善于思考的人。身处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我们的身边无处不是媒介,无时不在传播。媒介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互联网怎样改变我们接受和传递讯息的行为?我们又是否真的透彻理解了媒介的本质和未来方向?如果你也有这些疑问,请和我一起翻开这本《重新理解媒介》。
  ——李浩(56网市场营销副总裁)

  这是一本思想深刻、观点新颖的新书,从信息的本源解读媒介,从媒介的特点进一步剖析互联网的规律,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刘锋(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互联网进化论》作者)

  中国互联网圈 “码农”工匠很多, 但“有文化”的互联网人不多。我说的“有文化”是指能够从社会学、人类学、信息学、传播学、心理学等角度融合看待互联网江湖。醒客兄就是这样一位互联网文化人!从这本《重新理解媒介》,你可以读出他的深度和广度,听他细细解读媒介,你将体会思想交流的幸福。我正在向他学习,争取成为有文化的互联网人。
  ——唐兴通(新媒体营销专家,著有《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

  如果所谓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三者关系确如我们理解的那样,显然,媒介是什么的问题就容易阐述了。大家在阅读此书的时候,无须纠结于推导和结论的完备性,更无须痴迷于作者的专词表述。本质上,它是作者对有关互联网文明和传播的哲学思考整理,能够引起你的思考将是此书最大价值和作者最大的功德。
  ——马旗戟(互帮国际首席市场官)

  “重新定义一切”,无疑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重大命题。醒客这部难得的著作,将传播学与社会学整合起来,纳入虚拟空间、交互行为、群体秩序的纬度,视角独特、见解深邃、富有启发,充分展现了作者多年深入研究和观察的功力。
  ——段永朝(财讯传媒首席战略官)

  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行业,而成为了所有行业的基础平台。本书对于这个平台的全景式梳理,是“网络化社会”的有益尝试。
  ——林永青(价值中国网创始人)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可惜的是,国内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介的人少之又少,且观察角度往往较窄,好在有醒客。他对新媒介深刻的认识与独到的见解常常发人深省。没错!对于媒介,我们急需重新理解!
  ——陈永东(新媒体研究学者,著有《企业微博营销:策略、方法与实践》)

  自麦克卢汉不朽的“媒介三论”之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互联网又赋予了媒介全新的定义。我认为,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互相连接,一切产品都被赋予了媒体特性,一切行业都是媒体业!此书前瞻,值得一读。
  ——王冠雄(著名IT经理人、天使投资人、观察家)

  同为“媒体已死论”的忠实拥护者,同为网络媒体的试验者,我特别喜欢醒客的这句话:“人本终极之通,是沟通。”在我看来,媒体的本质是消除我们对社会的恐惧感,媒体死了,但这种需求不死,反而在“比特社会”中愈演愈烈。人与社会的在线连接,正变得无比频繁与重大。这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潘越飞(搜狐IT主编)

  《重新理解媒介》一书深入浅,颠覆性地诠释了新时代的媒介,用互联网思路打破传统思维,每个章节紧扣媒介突破性,让我们重塑各行业创新升级,好比互联网金融、虚拟运营商等热点话题跨界融合,用开放、平等、共赢的互联网观念思考媒介新世界。
  ——邹学勇(虚拟运营商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马年春节前,微信实时通话的新版本与微博新版同时出现。现在离微博、微信成为我们的第二大脑已经不远了,无论从覆盖面、使用率或影响力角度来看,微媒体都称得上是新时代的主流媒体。而每个人的思想与生活也成为微媒体的组成部分,这就是生活即媒体、媒体即生活的微时代。媒体不再是模拟的传播中介,而是实时的、数字化的现实世界映像。对媒介的进化、社会关系的重构,醒客的新书能带来深度的独立思考,值得微时代的观察者与创造者们共同关注。
  ——杨静(中国经济网经营顾问)

  拥抱媒介变革,见证We Media驱动的媒体未来。
  ——董江勇(北京卓众传媒总裁、天使投资人)

  互联网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作为媒介,是信息通道,通道变了,必然推动各个行业的变革。要想正视这一改变并积极应对,建议先阅读一下这本书。作为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博客弄潮人,醒客从全局层面阐述了媒介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付亮(著名竞争情报实战专家、中国互联网公开信息研究拓荒者)

  无论是网络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将麦老的那句“媒介即信息”奉为圭臬,可真能参透“五字真言”的“媒人”们少之甚少,甚者干脆将它归为媒体的“主体思想”行列,有事儿没事儿借它点儿红光普度众生……《重新理解媒介》像一面三棱镜,将“媒介”这条复杂的光束重新解构、还原本色,读起来阡陌分明、顺心顺气!
  ——玉龙(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节目制作人)

  习惯了浅尝辄止的快餐式阅读,打开醒客的这本书,骤感密度太大了!热量太高了!以至于每读一段都有满满的饱腹感。这是一份可以供我们不断反刍消化的极品“干粮”,带上它,出发吧!
  ——程立苇(剧豆工场首席执行官,资深媒体人)

  移动信息时代,信息量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倍,如何理解媒介,如何理解信息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能否高效处理信息的关键,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媒介,是不能错过的佳作!
  ——商克伟(啄木鸟创业俱乐部执行秘书长)

  醒客对媒介的重新定义,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众筹模式的本质问题:通过互动与社会化传播将消费者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按需生产,从而缓解产能及企业资金链压力。虚拟空间的构建形成信息交互,信息对称、资源共享、去中心化,从空间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出价值、分散风险,为决策提供依据,醒客用不一样的思路为当下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新视角。
  ——黄超达(原始会“股权众筹”合伙人、投资人)

  传播雷同于影响,影响需要有内心的呼应。自私不同于隐私,如何理解全凭个人见识。如何感知、自知,如何知人、知我,也许本书会给你一个有活力的解释。
  ——郑子龙(资深项目管理专家)
展开
目录
推荐序1 传播的玩法变了
推荐序2 理解互联网,驾驭互联网
序 言 媒体之死
影响力的巅峰
互联网变革
沟通动力
关于本书

第0 章 理解媒介
进入信息时代,媒介是现代社会的中心,传播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20 世纪60 年代,《理解媒介》一书深刻揭示主流媒介从报纸到电视的转
变是20 世纪中期最重大的社会变革。读懂互联网,从理解媒介开始。
为什么是媒介
媒介是什么?它有关真实、感觉、认知,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困惑地球村
媒介技术的进步是否能把我们带回到鸡犬相闻的村落,地球村?
与媒介对话
媒介不是冰冷的静态工具,它活跃在人与环境之间。
媒介即行动
媒介不仅改善了人与人的交流,还改变了人的行为方式,并最终改变社
会关系。
以人为本
媒介不仅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离不开以人为本的视角。

第一章 媒介与信息
为什么信息无论多丰富,都无法让人感觉是在现场?
为什么媒介无论多先进,都不能传递真实?
但为什么信息化又能够重新构造一个奇妙梦幻的数字感官新世醒客(Thinker),本名陈世鸿 (照片)
科技财经作家,资深互联网人。
曾任新浪网、中华网等门户媒体网站的高层管理职位。在网络社区传播、视频多媒体、电子商务以及手机无线领域有着深厚的从业经验,是互联网领域重要的战略思考者。
界?
认识媒介
媒介的进步是为了实现更便捷、更有效的联系,但所有技术进步也都可
能被滥用,信息的大门刚刚打开而泡沫化就大行其道,常常是因为我们
对媒介机制缺乏正确的认知。
自然媒介:实现感觉
人造媒介:模拟物体
媒介:认知的指代
突破空间与时间限制
从机械到电力
解读信息
一份报纸、一封邮件、一则新闻,从报纸、电视到网络,信息到底有什
么不同? 信息总以最简单可靠的方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分歧。
信息:事物的投影
拷贝:物体不再唯一
符号:实现记录与复制
数字化:减少标志分歧
信息使用的范围
媒介的沿革
从简陋的石子儿到复杂的互联网,媒介一直在发展进化。
原始媒介:结绳记事
手工媒介:龟甲竹绢纸
印刷术:复制更容易
广播电视:重回视听感受
互联网:综合性媒介
媒介的目的:追求真实感
网络空间
媒介的进化是人类利用空间方式的进化,人们把网络看成是一种新的生
活空间,这种空间与我们熟悉的物理空间全然不同。从空间使用的角度
来认识,网络不是联系的工具,而是构成生活的环境。
媒介场景:实现信息传输
时空解耦:面、线到点

第六感:创作
机械化到信息化
网络空间:离散型空间
组织:从农庄到电话本
回顾与解读

第二章 互动传播
如果将信息传给世界上的每个人,就是流行了吗?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消息传给我们,就方便了吗?
传播的终极是否就是缔造影响力?
话说传播
媒介的变革决定了传播形式的变化,从原始的部落广场到现代化的网络
聊天,每一种技术变革都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传播形态有着清晰的进
化路径。
沟通:鸟语人言
交流:部落广场
广播:扬声器、电台、杂志
释放传播的自由度
互动:超越语言与图像
传播的目的:寻找现场感
传播的实现
传播是怎么实现的?又需要什么条件?传播不只是定性的,而且可以定量
化,掌握传播模型能够系统地解释、预测各类传播现象。传统的组织是有
边界的,弱联系冲破了组织的固定边界,传播进入弱组织的不确定性时代。
经典模型:媒体系统
复杂传播场景
网络的信息传输
弱联系:独占到共享
弱组织:打破固定边界
互动模型:信息化系统
多度传播形式
报纸、电视台通常只能进行一次传播,传播的影响力取决于传播中心的力
量,互联网冲破了固定的边界,传播在人群中多次进行--多度传播,传
播影响力取决于人们的行为方式。
常见多度组织
传播参数的说明
扩张模型:信息的效率
处理模型:信息的完整性
指代模型:信息的可靠性
弱组织的设计
人际传播
当传播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多次进行,决定传播的不再是传统的空间结构,
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联网传播更多地依靠人际关系实现。什么代替
了传统空间中的结构,是关系。互联网通过关系实现传播的。
六度熟人网络
目社交传播:信用驱动
大众传播:内容驱动
流行:破窗效应、蝴蝶效应
传播的精确计算
回顾与解读

第三章 社会化实体
越来越多样化的联系方式是否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紧密?
高度发达的信息是否正在增强全球一体化?
大众社会是走向单一还是多元?
新媒体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是什么?媒体还能成为社会影响力的中心吗?当报纸
杂志不断衰落,当广播日渐成为只在汽车中才适用的小众媒体,当电视
的影响力衰减,媒体的未来在哪里?
互联网提供了全民发表意见的技术基础,改变了受众与媒体的关系,这
是媒体变革的最重要的力量,大众不再只是媒体信息的接受者,而成为
媒体生态的建设者。
大众如何登上媒体的舞台?新媒体还是不是媒体?
新鲜事,影响力
公众参与:开放演播厅
媒体不只是公共传播
媒体:公共传播“看门人”
众媒体:多中心生态
号召力:影响的极限
媒体环境构建
社会关系进化
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媒介的技术更新决定性地影响了社
会关系的进化,从农业“面社会”、工业“线社会”到在以个人为中心的
血缘:稳定的村庄
陌生的邻居
面空间到线空间:轮子与路
契约:工业流程化
点空间:断裂的合作链条
信任:熟悉的陌生人
社会关系:血缘、契约与信任
社会化生产
工业社会实行社会化大生产,规模是社会重要的效益手段,信息化之后,
社会化生产是否还持续规模化之路,没有固定关系的人之间如何形成社
会化生产的关系?不仅仅新闻类媒体依赖媒介,传统的经济、社会类实
体也需要依赖媒介。
固定合作:座钟机制
社会合作:大众媒介化
外包、众包:突破企业边界
信息社会生产:创意取代拷贝
消费者生产:生产与消费融合
社会人:固定组织的瓦解
需求:财富的决定者
大众行为
群情激昂的互联网上,大众行为将如何展现,谣言能自洁吗?民主是否
更加有效?这一切背后,公共常识才是规范大众行为的基础。
大众行为的有效性在于两点:信息的完整性、组织的完整性。完整性破
坏产生谣言,完整性实现的时间决定效率。
个体力量爆发
表达完整性:谣言自洁机制
参与完整性:民主表达实现
公共常识:统一认知标准
行为的目的:实现一体化
回顾与解读

第四章 虚拟空间
极致的媒介是透明的?
极致的结构是虚无的?
我们是感到自由还是感到更加孤独?
平行世界
一些物理学分支有关于平行世界的理论,所谓平行世界,意味着有许多
个雷同但又不同的世界存在,物理学中的平行世界还没有得到实验的有
效验证。不过,互联网“鬼影”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平行世界。
智能指代:生活在影子世界
代理:从教练模式到保姆模式
串在时间轴上的信息影子
时间管理:计划、响应、记录
智能处理与可预测性
串行化:结构退化成联系
联系型组织
日常熟悉的组织,是通过物理的空间结构实现的,信息的世界里,没有
了空间维度,所有的组织都是通过关系实现的。信息化下,整个世界都
能够用信息来描述。信息自身是通过什么方式组织起来的呢?零维的影
子下的信息社会又具有什么样的组织形式?
信息:意义或联系
图谱:实现意义之间的联系
中心力:维持大规模组织
组织演化:多元力量博弈
群体的秩序
所有的存在都不是静止的存在,所有的运动都是组织的运动。个体在运
动中表现出来的组织存在叫做秩序。
互动产生秩序
自组织:中心力的多度进化 260基因:组织决定行为
存在:运动决定实体
体验真实
只有能感觉到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存在。
媒介感觉:连接人与网络
组织的目的:体验存在感
真实:对媒介的习惯
智能代理:像人一样
现实虚拟:感觉与现实
回顾与解读
来自各界的推荐
后 记 大众的新秩序
媒介知识谱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