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主体。因此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绝不应仅仅是媒体的受众主体,更应是媒体的报道主体和话语主体。长期以来,我们的媒体既有关注群众的传统,但也有忽视群众的倾向。不然就不会有“三贴近”的提出。应该看到,在传播渠道多样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在信息传播进入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媒体如果罔顾人民群众、脱离人民群众,不仅难于引导社会舆论,甚至连自己的生存、发展都会成为问题。正如马克思所说:“民众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无可挽救地陷入绝境。”①确实,“重大信息能否及时发出,重大政治‘、实践问题能否敏感回应,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快速感知、呼吁、帮助解决,假丑恶现象能否揭露、鞭挞,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能否主动设置,面对社会矛盾能否及时说话”,已经成为广大民众亲疏媒体和是否信任媒体的重要标尺。
正是针对媒体疏离群众的倾向,新世纪新时期头十年,中央对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2003年4月5日中办印发的《关于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比如中央提出的新闻宣传工作要“三贴近”,比如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的“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过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及李长春同志2010年11月8日在第十一届中国记者节报告会上提出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坚持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标准,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汇聚民智,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
展开